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

译文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注释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大道:指自然法则。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长松栽万年,必在千仞巅。

卑哉蓬蒿间,斥鷃无高鶱。

如何一杯水,活此横海鱣。

谁能激沧溟,为子抟青天。

()

夏首新热叶气蒸,细路危桥得幽悄。桤树成林已快人,况有鸣泉覆深筱。

松髯石发雅能净,竹稚鸟雏怜最小。何时一床卧僧阁,饱听凌晨醒来鸟。

()

石径青云矗碧霄,孤芳常伴影萧萧。若能待得春庭月,好约梅花过板桥。

()

小筑娄江畔,萧然四壁空。断桥流水外,茆屋乱云中。

有意交胡质,长歌问陆通。犹怜傅舍客,弹铗卧秋风。

()

毒暑弥三伏,微凉起二更。

月窗风竹乱,烟渚露荷倾。

寂寞借书读,清羸扶杖行。

无功耗官廪,太息负平生。

()

人生百年永,光景我逾半。中间几悲欢,况复多聚散。

青阳变晚春,弱条成老干。不为时节惊,把酒欲谁劝。

()

逢花眼倦开,见酒手频推。

不恨吾年老,恨他将病来。

()

朔风卷水水倒行,三日不抵临川城。天空野旷人烟断,沧波浩浩孤舟横。

回首白云凝不飞,忆昨长跪牵爷衣。爷年渐老儿远去,膝前谁问寒与饥。

欲语妻孥转呜咽,十口从此隔风雪。已怜长安不易居,更堪贫贱难为别。

十年琴剑西复东,三百六旬如转蓬。出门即是客,远近将毋同。

何独此别心忡忡,江上严寒晚来作。呼僮暖酒斟复酌,醉不成欢卧未能,坐看纷纷雪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