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译文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注释

蔓(màn)草:蔓延生长的草。蔓:蔓延。一说茂盛。

零:降落。漙(tuán):形容露水多。

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

邂(xiè)逅(hòu):不期而遇。

适:适合。

瀼(ráng):形容露水浓,多。

偕臧(cáng):一同藏匿,指消失这草木丛中。臧,同“藏”。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83-184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2-184

3、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上).北京:中华书局,1991:258-260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恋歌,写的是牧歌般的自由之爱。《毛诗序》认为是美好心愿的诗意想像,明代季本认为是先民婚恋的真实写照,今人多从此说,且更明确提出这是一首情诗恋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83-184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82-184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

  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美好的环境和有着美丽眉目的姑娘,从小伙子的视角见出,楚楚有致,格外动人。“野有蔓草,零露漙兮”两句是兼赋的兴句,勾勒出一派春草青青、露水晶莹的良辰美景。春晨的郊野,春草葳蕤,枝叶蔓延,绿成一片;嫩绿的春草,缀满露珠,在初日的照耀下,明澈晶莹。在这清丽、幽静的春晨郊野,“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意思是说,一位美丽的姑娘含情不语,飘然而至,那露水般晶莹的美目,秋波一转,顾盼流转,妩媚动人。这四句诗俨然是一幅春日丽人图,先写景,后写人,堪称是“诗中有画”(苏轼语),画中有人。而在修长的蔓草、晶莹的露珠与少女的形象之间,有着微妙的隐喻,能引发丰富的联想。“清扬婉兮”的点睛之笔,表现了姑娘惊人的美丽。小伙子见到这一切,爱悦之情怎能不喷涌而出。“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里,有对姑娘的惊叹,有对不期而遇的惊喜,更有对爱神突然降临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第一章与第二章之间的空白,可理解为姑娘小伙相对凝视之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场;次章前五句的重叠复唱,可理解为小伙子心情略为平静后,向姑娘倾诉的爱慕之意和殷殷之情。然而,在这人性纯朴的时代,又值仲春欢会之时,无需絮絮长谈,更不必繁文缛节。“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只要两情相愿,便结百年之好;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可永结同心。

  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灵魂集中在眼睛里,灵魂不仅要通过眼睛去看事物,而且也要通过眼睛才被人看见”(《美学》第一卷)。其实,艺术描写的这一美学原则,二千多年前中国的民间诗人已心领神会,运用娴熟。从《卫风·硕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到《郑风·野有蔓草》的“清扬婉兮”“婉如清扬”,都是通过流盼婉美的眼睛,写姑娘的美丽。在短小的抒情篇章中,只有通过传神的“点睛”之笔,才可能写活人物;而在陌生男女邂逅相遇之时,四目注视,相对而望,也是最自然的表情。因而,这里的“点睛”之笔,可以说虽着力而极自然。

猜你喜欢

人间滚滚竟何营,只为蝇头利与名。

千里瘅乡吾逐客,一箪穷巷子书生。

文章相误终须别,宠辱无关自不惊。

赢得白头闲处坐,一竿风月有谁争。

()

晚峰斜带秋云碧。闷坐羁怀积。楚江迢递梦难通。愁看别时红豆绣囊中。

小楼隙月风争细。落叶吟香砌。酒醒灯暗画帘垂。试问此时心事阿谁知。

()

秋风天净绝纤痕,且喜新凉莫更论。

坐上卷帘人未醉,秋香满院月黄昏。

()

月月岩头古翠埋,绵云深隔洞门开。

苍藤随石无根活,灵杞何年有种栽。

气凝野烟疑麝过,暖熏山雨误蜂来。

空庭谁领幽芳坐,雪鹤同行损绿苔。

()

富贵从来不可求,痴心夜半诉缘由。纵然乞得天孙巧,巧似天孙难久留。

()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後。

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

客无南北虞,信是承平久。

()

孤舟行何迟,岁晚洞庭雨。

跳波乱明珠,随风扬细缕。

云雾失君山,波浪连吴楚。

莫唱斑竹枝,别思满南浦。

()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