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题画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是幽香的兰花,窗外(山上)有修长的竹子。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景,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十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元结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面对这样一片幽眇芳洁之景,元结并不像高人逸士那样纵情山水,潇洒出尘,耿介拔俗,自有孤芳独赏的感慨,别具贞静幽闲的情致,而是成为山水林泉的知音,寓意于山水。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也是为人。写山水游记,而言情寓道,甚至借题发挥,抒发牢骚,这正是唐人作品独具的特色。

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猜你喜欢

当年睥睨此山阿,欲著红楼贮绮罗。今日重来无一事,却骑羸马下坡陀。

()

春兴无端入酒杯,每逢花鸟共嘲诙。望随山欲断时尽,行到水将穷处回。

雁影忽惊还北向,马头谁遣更西来。夜阑秉烛苍茫坐,醉后真成梦里猜。

()

松菊荒凉二十年,衣冠散尽只空村。烧明断堑山云暝,鬼哭寒芜巷月昏。

水涸蛟龙移窟宅,草深狐兔长儿孙。唯消一夜昆崙雨,洗尽千峰见绿痕。

()

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地远何当随计吏,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

()

天晴随驾共登山,中使传宣荐玉盘。金谷人游红步幛,石房仙炼紫华丹。

猩红浥露珊瑚软,鹤顶迎风玛瑙寒。侍从词臣知此味,渴中无惜齿牙酸。

()

诗书放下千端在,王霸拈来一点无。消受三竿红日影,生成一幅后天图。

()

礼容盛。

尊俎列。

玄酒陈。

陶匏设。

献清酒。

致虔洁。

王既升。

乐已阕。

降苍昊。

垂芳烈。

()

君同黄鹄游海峤,我学白云归帝乡。

已爱健翅自鼓舞。谁怜孤影犹飘扬。

安得相从在霄汉,於今留滞嗟絷缰。

欲随轻风挹君袂,满野春雨生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