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山寺

雾山寺
青红楼殿枕寒溪,门外天垂斗柄低。
啼鸟不知春向背,落花依旧水东西。
半桥霜月光相照,一带松烟色未齐。
谁谓百年榛莽地,香云今日绕轮蹄。
()

寇準

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字平仲。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西元九八〇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宋太宗以比魏文贞。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拜左谏议大夫,除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淳化四年(西元九九三年),罢知青州。淳化五年(西元九九四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至道二年(西元九九六年),坐事出知邓州。宋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西元一〇〇三年),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景德元年(西元一〇〇四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莱公力排众议,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而还,是为「澶渊之盟」。景德三年(西元一〇〇六年),为王钦若所谮,罢相,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西元一〇一四年),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〇一五年)罢。天禧三年(西元一〇一九年)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天禧四年(西元一〇二〇年)六月,坐与中官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宋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寻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西元一〇二二年),再贬雷州司戸参军。宋仁宗天圣元年(西元一〇二三年)六,以疾卒于雷州,寿六十二。后十一年,景祐元年(西元一〇三四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有《忠悯公诗集》三巻,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存词五首,见《花菴词选》及《湘山野录》。生平见《宋史·巻二百八十一·寇準传》。

猜你喜欢

谊重舅聊语甚真,典型满纸墨犹新。

中间多少箴规意,须信亲亲即是仁。

()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

天为水苍玉,月拕潭面冰。

万里绝瑕玷,百文已澄凝。

山河了然在,星斗光莫增。

借问九州内,岂无阴云兴。

缅怀去年秋,是夜客广陵。

太守欧阳公,预邀三四朋。

乃值连连雨,共饮陈华灯。

既醉公有咏,属和予未能。

强赋石屏物,固惭无所称。

今来宛溪上,柳以故岁徵。

昌明正若此,霢霂且何曾。

美景信难并,康乐语足凭。

()

青萝翠竹锁禅关,门对松林第一湾。

白发老禅应有道,等闲随客达前山。

()

茅屋不知得,春来三月深。蛛丝过游目,鸟语自伤心。

谋到野中获,诗随景上寻。何人兼吏隐,吾欲再生今。

()

家学一经在,天香双桂荣。诰鸾凡几轴,符虎又专城。

炎海晴无瘴,阳春政有成。汉家循吏传,黄霸早驰名。

()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

十幅红旗补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

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

()

忆昔君初至,难分喜与悲。天边亲杖屦,雪底见须眉。

屡读三都赋,相为一字师。自今酬唱隔,布袋有遗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