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归

秋夜怀归
背窗寒烛影沉沉,楚客乡思欲不禁。
板阁漏残人自远,水萤光淡夜方深。
牢愁闻雨眠疏屋,归梦随云彻故林。
忆着烟村旧风景,柿红时节又鸣砧。
()

寇準

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字平仲。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西元九八〇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颇敢直谏,宋太宗以比魏文贞。淳化二年(西元九九一年),拜左谏议大夫,除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淳化四年(西元九九三年),罢知青州。淳化五年(西元九九四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至道二年(西元九九六年),坐事出知邓州。宋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西元一〇〇三年),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景德元年(西元一〇〇四年),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莱公力排众议,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而还,是为「澶渊之盟」。景德三年(西元一〇〇六年),为王钦若所谮,罢相,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西元一〇一四年),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大中祥符八年(西元一〇一五年)罢。天禧三年(西元一〇一九年)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天禧四年(西元一〇二〇年)六月,坐与中官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宋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寻贬道州司马。乾兴元年(西元一〇二二年),再贬雷州司戸参军。宋仁宗天圣元年(西元一〇二三年)六,以疾卒于雷州,寿六十二。后十一年,景祐元年(西元一〇三四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有《忠悯公诗集》三巻,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存词五首,见《花菴词选》及《湘山野录》。生平见《宋史·巻二百八十一·寇準传》。

猜你喜欢

山阴老妪初惜扇,得价重来不与书。我怪右军胸次隘,随求随与又何如。

()

西山今夜雨,不为故人留。泥滑淹行李,风声欲送秋。

中原且多事,吾党敢无忧。明日经由地,江南更几州。

()

烟霞天门深,灵泉吐岩侧。

云湿颢气寒,石老林腴碧。

长松暂休坐,一酌烦心涤。

()

积铁立千仞,行人堕苍黑。危风动山根,侧见雷雨人。

阴崖闭长廊,鬼火白日出。视听惊心魂,峰峦俯突兀。

微涓滴松枝,清响久寂历。爱兹丛薄深,栖迟慰晨夕。

庶不孤愿言,超然慕畴昔。

()

岁夕遥怜误忆家,月毫联锦灿缸花。

戍楼晓角传清燕,归棹寒江梦断鸦。

彩燕西飞边候改,碧鸡东望蜀云赊。

不知卧病衡天柱,何似穷愁瘴海涯。

()

我思至人,游心唐虞之帝廷。

上下数千载,迥如云霄畴与京。

臯夔礼乐表世则,克绍周孔流芳声。

斯文在兹幸不坠,亘古永怀惟六经。

()

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

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

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

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造物茁此徒,于世宁妄作?

贤哉宋宇叹,美矣樊迟学。勿嫌食肉鄙,儒家贵俭约。

()

欲向春山访隐君,野桥行过路才分。上方楼阁应无数,留与闲僧管白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