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 春词

忆王孙 · 春词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
茂密青草使我想起王孙,柳畔的高楼上凭栏凝望,杜鹃蹄声哀切令人神伤。眼看着又到了黄昏时分,雨打梨花深闭门。

萋萋:形容春草茂盛的样子。 王孙:这里指游子,行人。 杜宇:卽杜鹃鸟,鸣声凄厉,好象在劝说行人「不如归去」。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杏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开头展示的是一种开阔的伤心碧色:粘天芳草,千里萋萋,极目所望,古道晴翠,而思念的人更在天涯芳草外,闺中人的心也轻飏到天尽头了。「柳外」句点明思妇身居高楼之地,神驰柳外之遥,一个「空」字点染出思妇极度劳神远望而不见王孙归返的失落和她孤独寂寞,失魂落魄的空虚。「杜宇」句借杜鹃啼叫,以声传情。「雨打」句承杜宇,黄昏而下,写思妇怕闻杜鹃悲啼,怕见黄昏暮景,遂逼出「深闭门」的特定行为:藏于深闺,将杜鹃悲啼、黄昏暮景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读这首词,应当是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这样可以得到比几句词的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

李重元

远约1122年(宋徽宗宣和)前后在世,生平不详,工词。《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例如第一首写闺阁愁思:佳人高楼远望,只见连天芳草,千里萋萋,而所思之人更在天涯芳草之外;又听得杜宇声声悲鸣,痛“不忍闻”。暝色渐入庭院,主人公在“雨打梨花”的滴沥声中步归绣阁,但心中愁思无疑比此前更加凝重,全词可谓写得一派愁气弥漫。

猜你喜欢

休教误妾一春闲。杏已残。柳将绵。只有东风一剪尚轻寒。

吹向梦中浑不觉,正一地,长飞去,云那边。

那边那边路几千。山也艰。水也难。怕也怕也,怕盈盈、还遇遮拦。

惊破一场春梦更阑珊。此际闲愁何处也,人独立,小庭院,乱花前。

()

年来心目昏,稍息文字业。

晓拥台山云,时读修禊帖。

稚子来捋须,幼孙每持镊。

晚来微雨休,幽径无不涉。

()

积玉堆金官又崇,祸来倏忽变成空。

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

()

吾祖屯田公,遗书悉安在。为我谢诸兄,蠹鱼时一晒。

()

苑臣初摘置雕盘,口敕宣恩赐近官。气味岂同淮枳变,皮肤不作楚梅酸。

参差翠叶藏珠琲,错落黄金铸弹丸。安得一株擎雨露,画图传与世人看。

()

目极邯郸步里途,独惭无力继前趺。瞻依地近公长许,汲引心劳我尚孤。

望道若洋徒自叹,学文如虎未成模。百年几见非虚语,幸是陈郎早识苏。

()

申浦风烟接鹭洲,符台锁钥近龙楼。几年空作飞云望,此日真成衣锦游。

潞渚汶河新得雨,白鱼红蟹正当秋。都亭极目行尘尽,恨不相随并綵舟。

()

东风久不到新堂,生意虽微未卒荒。草上葫荽偏挺特,花间芦菔故高长。

时来岂尽栽培力,物化须知长养方。葵藿有心终莫夺,每闻支笏照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