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内篇·采撰第十五

史通·内篇·采撰第十五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是知史文有阙,其来尚矣。自非博雅君子,何以补其遗逸者哉?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观夫丘明受《经》立《传》,广包诸国,盖当时有《周志》、《晋乘》、《楚杌》等篇,遂乃聚而编之,混成一录。向使专凭鲁策,独询孔氏,何以能殚见洽闻,若斯之博也?马迁《史记》,采《世本》、《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至班固《汉书》,则全同太史。自太初已后,又杂引刘氏《新序》、《说苑》、《七略》之辞。此并当代雅言,事无邪僻,故能取信一时,擅名千载。
但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策书,杀青不暇,而百家诸子,私存撰录,寸有所长,实广闻见。其失之者,则有苟出异端,虚益新事,至如禹生启石,伊产空桑,海客乘槎以登汉,姮娥窃药以奔月。如斯踳驳,不可殚论,固难以污南、董之片简,沾班、华之寸札。而嵇康《高士传》,好聚七国寓言,玄晏《帝王纪》,多采《六经》图谶,引书之误,其萌于此矣。
至范晔增损东汉一代,自谓无愧良直,而王乔凫履,出于《风俗通》,左慈羊鸣,传于《抱朴子》。朱紫不别,秽莫大焉。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而魏收党附北朝,尤苦南国,承其诡妄,重以加诸。遂云马叡出于牛金,刘骏上淫路氏。可谓助桀为虐,幸人之灾。寻其生绝胤嗣,死遭剖斩,盖亦阴过之所致也。
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恢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秕,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夫郡国之记,谱谍之书,务欲矜其州里,夸其氏族。读之者安可不练其得失,明其真伪者乎?至如“江东五俊”,始自《会稽典录》,“颍川八龙”,出于《荀氏家传》,而修晋、汉史者,皆征彼虚誉,定为实录。苟不加以研核,何以详其是非?又讹言难信,传闻多失,至如曾参杀人,不疑盗嫂,翟义不死,诸葛犹存,此皆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倘无明白,其谁曰不然。故蜀相薨于渭滨,《晋书》称呕血而死;魏君崩于马圈,《齐史》云中矢而亡;沈炯骂书,河北以为王伟;魏收草檄,关西谓之邢邵。夫同说一事,而分为两家,盖言之者彼此有殊,故书之者是非无定。
况古今路阻,视听壤隔,谈者或以前为后,或以有为无,泾、渭一乱,莫之能辨。而后来穿凿,喜出异同,不凭国史,别讯流俗。及其记事也,则有师旷将轩辕并世,公明与方朔同时;尧有八眉,夔唯一足;乌白马角,救燕丹而免祸;犬吠鸡鸣,逐刘安以高蹈。此之乖滥,往往有旃。
故作者恶道听途说之违理,街谈巷议之损实。观夫子长之撰《史记》也,殷、周已往,采彼家人;安国之述《阳秋》也,梁、益旧事,访诸故老。夫以刍尧鄙说,刊为竹帛正言,而辄欲与《五经》方驾,《三志》竞爽,斯亦难矣。呜呼!
逝者不作,冥漠九泉;毁誉所加,远诬千载。异辞疑事,学者宜善思之。
()

刘知几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猜你喜欢

此夜江边月,清光昨雨天。自知虽小待,曾不减高圆。

以往复何闷,今看岂足怜。老夫观否泰,起坐钓台边。

()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成春归去。小园几月忽惊飞,恨主人难驻。

雏莺乳燕愁悲语。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

已览香山胜,还寻胜地眠。阴崖连户竹,疏磬出山烟。

月色缘阶上,泉声到枕边。夜来魂梦冷,身在白云巅。

()

骊珠不动小龙眠,井水无波玉镜鲜。携手与郎同一照,忽惊花发并头莲。

()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

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

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

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

肺肝供物态,须鬓管年华。

眼阅世更变,口谈时过差。

眉因公道蹙,手为贵人叉。

点检通身事,都无益自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