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 三之造

茶经 · 三之造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檐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至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言佳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
采茶都在(唐历)二月、三月、四月间。 肥壮如笋的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石碎块的土壤上,长达四至五寸,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薇、蕨嫩茎,清晨带着露水采摘它。次一等的芽叶(短而瘦小),发生在草木夹杂的茶树枝上。从一老枝上发生三枝、四枝、五枝的,选择其中长得挺拔的采摘。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茶的形状千姿百态,粗略地说,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皮革皱缩着;有的像封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痕;有的像浮云出山,团团盘曲;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漪;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整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精美上等的茶。有的叶像笋壳,枝梗坚硬,很难蒸捣,所以制成的茶叶形状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变了样子,所以制成的茶外貌枯干。这些都是坏茶、老茶。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荷叶的衰萎状,共八个等级。(对于成茶)有的人把光亮、黑色、平整作为好茶的标志,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把皱缩、黄色、凸凹不平作为好茶的特征,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茶的佳处,又能道出不好处,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压出了茶汁的就光亮,含着茶汁的就皱缩;过了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任其自然的就凸凹不平。这是茶和草木叶子共同的特点。茶制得好坏,有一套口头传授的鉴别方法。

丛薄:灌木、杂草丛生的地方。《汉书注》:“灌木曰丛”。杨雄《甘草同赋注》:“草丛生曰薄”。 京锥文也:京,高大。《诗经 皇矣》:“依其在京”。《诗毛传》:“京,大阜也”。锥,刀锥。文,同“纹”。全句意为:大刀锥刻钻的花纹。 臆者,廉襜然:臆,指牛胸肩部位的肉;廉,边侧。《说文》:“廉,仄也”。襜,帷幕。意为像牛胸肩的肉,像侧边的帷幕。 轮囷:轮,车轮。囷,圆顶的仓。 竹箨:竹笋的外壳。箨,读音ruo。 籭簁:籭、簁相通,读音亦同为si,皆为竹器。《说文》:“籭,竹器也”,《集韵》说是竹筛。 坳垤:土地低下处叫坳,小土堆叫垤。形容茶饼表面的凸凹不平。 否臧:否,读音pi,贬,非议;臧,褒奖。《世说新语 德行第一》:“每与人言,未尝臧否人物。”

陆羽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花艳妖娆偏怕雨,柳腰纤弱不禁寒。少年惯见无情思,何况如今病后看。

()

汉日五铢建,姬年九府流。天龙带泉宝,地马列金沟。

赵壹囊初乏,何曾箸欲收。金门应入论,玉井冀来求。

()

槐序候方调。

()

桓桓良家子,趫趫羽林儿。恩雠久未报,感激气拂霓。

无用丈二组,不须一丸泥。独身斩胡颈,手揽封侯圭。

()

江头日暮虎成群,城北城南路不分。魏阙共瞻天际日,越乡遥见浙东云。

湖山翠黛颦西子,江渚旌旗望北军。闻说汉廷将喻蜀,茂陵司马尽能文。

()

砚湿舂锄雨,垆腥郭索泥。

()

心明始信元无佛,气住何曾别有仙。

领取三山安乐法,蒲团纸帐过年年。

()

从汉仙峰一柱清,晴春登览四山明。

祥云昼护神光现,瑞月宵临法乐鸣。

华子冈头灵运赋,七星杉下蔡经盟。

慨思今古无穷事,那得逍遥自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