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比兴

文心雕龙 · 比兴
《诗》文宏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
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鸠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疑于夷禽;德贵其别,不嫌于鸷鸟;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楚襄信谗,而三闾忠烈,依《诗》制《骚》,讽兼“比”、“兴”。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于是赋颂先鸣,故比体云构,纷纭杂遝,倍旧章矣。
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宋玉《高唐》云∶“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此比声之类也;枚乘《菟园》云∶“焱焱纷纷,若尘埃之间白云”,此则比貌之类也;贾生《鵩赋》云∶“祸之与福,何异纠纆”,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箫》云∶“优柔温润,如慈父之畜子也”,此以声比心者也;马融《长笛》云∶“繁缛络绎,范蔡之说也”,此以响比辩者也;张衡《南都》云∶“起郑舞,茧曳绪”,此以容比物者也。若斯之类,辞赋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所以文谢于周人也。至于扬班之伦,曹刘以下,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莫不织综比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资此效绩。又安仁《萤赋》云“流金在沙”,季鹰《杂诗》云“青条若总翠”,皆其义者也。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
赞曰∶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
拟容取心,断辞必敢。攒杂咏歌,如川之澹。
()
《诗经》的内容深广,包含着风、雅、颂、赋、比、兴这“六义”。可是毛公给《诗经》作注,只注明某篇作品是用的“兴”法,难道不是因为通贯全书按照“风”、“雅”、“颂”来分类,而“赋”是直接铺陈手法前后相同,比喻也很明显,只有托物起兴比较隐晦吗?所以“比”,就是比附的意思;“兴”,就是起兴的意思。比附事理的,用贴切的类比方法来说明事物;因物起兴的,依靠含义微隐的事物来寄托情意。因为触物起情,所以起兴的手法得以成立;因为比附事理,所以比喻的手法得以产生。比喻就是怀着蓄积愤懑的感情来斥责,起兴就是用委婉的譬喻来寄托用意的意思。因为大概跟着时间推移情思的不同,所以诗人言志的手法有比喻和起兴这两种区分了。 观察起兴的寄托讽喻,措辞委婉而又自然成章,它所举的名物虽小,但取其相类之点以托喻的含义却很大。关雎鸟雌雄相配各自有别,所以诗人用后妃来比这种贞洁的德行;尸鸠鸟守巢坚贞专一,所以诗人用夫人来比拟这种节义。在用意上只取它坚贞专一这一点,不在乎它是平凡的飞禽;在德行上只看重它雌雄有别这一点,不必嫌忌它是猛禽。这些诗句虽然明白,但它们的含意不够显豁,所以要看了注才懂得。再说什么叫比喻?就是用一定的事物来比附,明白而确切地说明用意。所以《诗经》的作者用金和锡来比喻君子美好的德行,用珪和璋的配合来譬喻教导臣民,用螟蛉来类比教诲子女,用蝉噪来比喻描写殷的饮酒呼号之声,用衣服脏了也不浣洗来比拟内心的忧愁,用我的心不似席子那样可以卷收来比方心志的坚固,像这些贴切的形象,都是比喻的手法。至于说“麻布衣就像雪一样洁白”,“两骖马和两服马奔驰像合于舞蹈的节拍”,这一类例子也都属于比喻。战国时代,楚国衰败,楚顷襄王听信谗言,屈原忠烈而被流放,他因而继承《诗经》的义旨,创作了《离骚》,其中的讽喻兼用比喻和起兴的手法。汉代的创作虽然兴盛,可是辞赋的作者喜欢阿谀奉承,《诗经》《离骚》讽刺的传统丧失了,起兴的手法意义销匿亡故了。这时赋、颂就首先得到发展,所以比喻手法风起云涌,繁多而复杂,背离了过去比兴并运的法则。 比喻这种手法,在用做比喻的事物上没有一定的常规:有的用声音来比喻,有的用形貌来比方,有的用心思来比拟,有的用外在的事物来比譬。宋玉在《高唐赋》中说:“纤细的枝条发出悲切的声音,好似吹竽吹箫一样。”这就是拿声音来比譬的一类。枚乘《菟园赋》中说:“众多的鸟儿纷纷疾飞,好像点点尘埃间杂在白云里一样。”这就是拿形象来比喻的一类。贾谊《鵩鸟赋》中说:“祸殃与福气,跟三股绳纠结在一起没什么不同。”这就是用事物来比譬道理的。王褒《洞箫赋》中说:“优雅柔和,像慈父抚养子女一样。”这就是用箫的声音来比用心的。马融的《长笛赋》里说:“繁言缛辞,连续不断,就像范睢、蔡泽的辩说之辞一样。”这就是用音乐来比喻游说辩论的。张衡《南都赋》中说:“跳起郑国的舞蹈,就像蚕茧的抽丝一样。”这就是用事物来比拟人的舞姿的。像上述这一类例子,都是辞赋这种文体所争先运用的。往往注重用比喻的手法,渐渐忘掉用起兴,熟悉次要的比喻手法,抛弃意义重大的起兴手法,所以诗文创作就不及周代了。至于扬雄、班固这班人,曹植、刘桢以下的作家,他们图绘山川的状貌,描写云物的形影,没有不把比喻像织综一样交错地编织起来的,显示文采的,耸动视听的,全靠比喻来显示它的功效成绩。再有潘岳的《萤火赋》说,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光,“就像流动的金子在沙里闪烁”;张翰《杂诗》说,“青青的枝条好似集合在一起的翠玉”,都是用比喻手法。所以比喻的运用虽然各种各样,要以用得贴切合理最为重要,如果把天鹅刻画得像鸭子一样,那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总结: 诗人兼用了比喻和起兴的手法,感触事加以周密鉴别观览。事物虽如北胡南越绝不相关,运用比兴便近如肝胆紧连。比拟形象抓住精神实质,判断采用词语必须果敢。攒积事物杂用比兴写成诗篇,那文章就会合成滔滔奔流的河水。

韫: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其中风、雅、颂指诗的类型,赋、比、兴是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铺陈,比是比喻,兴是因物起兴。 独标兴体:《毛传》注释《诗经》时,对“兴体”有特别注明。 比显:比喻手法明显,也较易识别。兴隐:起兴手法隐晦,和比喻又有相似之点,不易识别。 起:引起。 切:切合。类:相似。 微:隐。 畜:当作“蓄”。蓄愤:积愤,兼激愤的感情。斥言:指斥的话。 诗人:指《诗经》作者。有二:二指比兴两种手法。 尸鸠(jiū):即鸬鸠,布谷鸟。 发:阐发、启发。 “浣衣”句:《诗经·邶风·柏舟》:“心之忧矣,如匪浣衣。”浣衣,洗衣。 席卷:应作“卷席”。“卷席”句:《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襄:当作“衰”。楚衰:指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怀王和顷襄王听信靳尚等奸臣谗言,疏远流放屈原。 云:纷纷的意思,形容众多。 信:当作“倍”。倍,即“背”。 高唐:战国时期楚国作家宋玉的《高唐赋》。 竽:乐器名,形似笙,有三十六簧。籁:孔窍发出的声音。 焱焱(yàn):形容鸟飞的快。 则:当删去。 贾生:即贾谊。赋:当作“鸟”。《鵩鸟》:《鵩鸟赋》。 纠纆(mò):用三股拧成的绳。纆,绳索。 畜:养。 络绎:接连不断。 范蔡:范睢,蔡泽,都是战国辩士,都曾做过秦国的丞相。 郑舞:郑国地方的舞蹈。 以容比物:似当作“以物比容”。容,仪态。 扬班:扬雄、班固。 曹刘:曹植、刘桢。 胡越:胡,胡人,在北方;越,越人,在南方。比喻相距很远。 容:容貌,形象。心:指精神实质。 涣:作“澹”。澹澹:水波动荡样子。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专论比、兴两种表现方法。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只讲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比、兴两法更值得探讨和总结。对比、兴的理解,历来分歧甚大。刘勰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意见对比、兴传统方法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刘勰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猜你喜欢

南从虎尾北鸡笼,建邑当年议颇同。地逼诸番宜扼吭,址因故镇更称雄。

天心悔祸民更始,帝德昭明日在东。寄语王官好著意,无忘前事旷天工。

()

相国镇东鲁,开閤多英豪。羡子赋从军,壮思如波涛。

当有非常遇,所得连六鳌。故人孙复之,卧云生二毛。

或作梁甫吟,秋风共呼号。翩翩草檄外,可与相游遨。

益以夫子心,万物都一毫。此行名与节,须似泰山高。

()

露凝丹脸粲芳肌,不御铅华亦自奇。强学海棠春睡足,如何学得未醒时。

()

县城寒漏雨中沉,江馆无人醉拥衾。年少书生岂陶谷,肯因一笑费千金。

()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若得长闲日,应无暂到时。

叶寒凋欲尽,泉冻落还迟。即此天明去,重来未有期。

()

秋日吐微明,寒叶堕半碧。

娟娟竹弄影,冉冉香引脉。

窗明棐几净,水石涵虚白。

茶开睡足眼,苔上懒行屐。

屋寒无燕雀。岂独少宾客。

顾我警露鹤,伫此辽天翮。

相对虽不言,孤高比三益。

迩来世外心,渐觉眼界窄。

儿时喜功名,今念真戏剧。

平生翻羹手,欲烂谁能炙。

岂待二顷田,初无一廛宅。

第当营糟丘,努力斯百尺。

颓然寄疏慵,坐扑克驹过隙。

韩郎食不足,苦心定谁惜。

那知落英繁,吾食岂无夕。

举手谢飞鸢,一鼠何劳吓。

()

夜静鱼钥沈,窗际上寒月。对此不能寐,揽衣兴超发。

散步出疏帘,清光皎于雪。尖风吹我衣,泠然濯毛发。

冥契得诗意,际此殊清绝。湛湛澈寒泉,冥冥堕松屑。

鼻观远闻香,小定味禅悦。

()

白露苍烟,忆醉翁椽笔,曾记东园。高台画舫安在,风物依然。

重阳近也,觅黄花、共倚危栏。枫林外,澄江如练,寒鸦千点飞翻。

颇怪并州旧尹,早蒪鲈梦断,偃卧邱樊。故乡乌衣门巷,衰草荒阡。

干戈满地,何从问、盘谷斜川。君笑曰、无如此处,濠梁秋水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