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书记。南北朝。刘勰。大舜云∶“书用识哉!”所以记时事也。盖圣贤言辞,总为之书,书之为体,主言者也。扬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故书者,舒也。舒布其言,陈之简牍,取象于夬,贵在明决而已。 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绕朝赠士会以策,子家与赵宣以书,巫臣之遗子反,子产之谏范宣,详观四书,辞若对面。又子叔敬叔进吊书于滕君,固知行人挈辞,多被翰墨矣。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观史迁之《报任安》,东方之《谒公孙》,杨恽之《酬会宗》,子云之《答刘歆》,志气盘桓,各含殊采;并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逮后汉书记,则崔瑗尤善。魏之元瑜,号称翩翩;文举属章,半简必录;休琏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嵇康《绝交》,实志高而文伟矣;赵至叙离,乃少年之激切也。至如陈遵占辞,百封各意;弥衡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牍之偏才也。 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所以散郁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怿怀;文明从容,亦心声之献酬也。若夫尊贵差序,则肃以节文。战国以前,君臣同书,秦汉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张敞奏书于胶后,其义美矣。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记之言志,进己志也。笺者,表也,表识其情也。崔寔奏记于公府,则崇让之德音矣;黄香奏笺于江夏,亦肃恭之遗式矣。公幹笺记,丽而规益,子桓弗论,故世所共遗。若略名取实,则有美于为诗矣。刘廙谢恩,喻切以至,陆机自理,情周而巧,笺之为美者也。原笺记之为式,既上窥乎表,亦下睨乎书,使敬而不慑,简而无傲,清美以惠其才,彪蔚以文其响,盖笺记之分也。 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是以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录;医历星筮,则有方术占式;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朝市征信,则有符契券疏;百官询事,则有关刺解牒;万民达志,则有状列辞谚:并述理于心,著言于翰,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也。 故谓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普,郑氏谱《诗》,盖取乎此。籍者,借也。岁借民力,条之于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簿者,圃也。草木区别,文书类聚,张汤、李广,为吏所簿,别情伪也。录者,领也。古史《世本》,编以简策,领其名数,故曰录也。方者,隅也。医药攻病,各有所主,专精一隅,故药术称方。术者,路也。算历极数,见路乃明,《九章》积微,故以为术,《淮南》、《万毕》,皆其类也。占者,觇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式者,则也。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律者,中也。黄钟调起,五音以正,法律驭民,八刑克平,以律为名,取中正也。令者,命也。出命申禁,有若自天,管仲下令如流水,使民从也。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也。制者,裁也。上行于下,如匠之制器也。符者,孚也。征召防伪,事资中孚。三代玉瑞,汉世金竹,末代从省,易以书翰矣。契者,结也。上古纯质,结绳执契,今羌胡征数,负贩记缗,其遗风欤!券者,束也。明白约束,以备情伪,字形半分,故周称判书。古有铁券,以坚信誓;王褒髯奴,则券之谐也。疏者,布也。布置物类,撮题近意,故小券短书,号为疏也。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庶务在政,通塞应详。韩非云∶“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盖谓此也。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解者,释也。解释结滞,征事以对也。牒者,叶也。短简编牒,如叶在枝,温舒截蒲,即其事也。议政未定,故短牒咨谋。牒之尤密,谓之为签。签者,纤密者也。状者,貌也。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列者,陈也。陈列事情,昭然可见也。辞者,舌端之文,通己于人。子产有辞,诸侯所赖,不可已也。谚者,直语也。丧言亦不及文,故吊亦称谚。廛路浅言,有实无华。邹穆公云“囊漏储中”,皆其类也。《牧誓》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大雅》云“人亦有言”、“惟忧用老”,并上古遗谚,《诗》《书》所引者也。至于陈琳谏辞,称“掩目捕雀”,潘岳哀辞,称“掌珠”、“伉俪”,并引俗说而为文辞者也。夫文辞鄙俚,莫过于谚,而圣贤《诗》《书》,采以为谈,况逾于此,岂可忽哉! 观此众条,并书记所总∶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绮,随事立体,贵乎精要;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并有司之实务,而浮藻之所忽也。然才冠鸿笔,多疏尺牍,譬九方堙之识骏足,而不知毛色牝牡也。言既身文,信亦邦瑞,翰林之士,思理实焉。 赞曰∶ 文藻条流,托在笔札。既驰金相,亦运木讷。 万古声荐,千里应拔。庶务纷纶,因书乃察。
主言:主管记言。 陈:作“染”。染:犹写,是六朝文人的惯用语。简牍:竹简木简,古代用于记录的工具。 三代:指尧、舜、禹三代。 聘: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称聘。 书介:信使,书使。 绕朝赠士会以策:《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晋国用计使晋在秦国的大臣士会回国,士会动身离开秦国时,秦国大夫绕朝送给他一个竹简,并对他说:“你不要认为秦国没有人才,只不过我的意见不被采用罢了”。表明他明知士会一去不回。 巫臣之遗子反:《左传·成公七年》记载,楚国叛将巫臣逃在晋国,送信给楚大臣子反,子反谴责他们的罪行,声明要使他们疲于奔命死去。 子叔敬叔进吊书于滕君:《礼记·檀弓下》:滕成公死后,鲁国子叔敬叔去吊丧并送上国书。子叔敬叔,鲁昭公臣。滕,国名。 行人:外交使节。挈:携带。 辏(còu):作“凑”。辐凑:车轮的辐凑合成车毂,文中指聚集。 纷纭:繁多的样子。 《谒公孙》:指东方朔《谒公孙弘书》,已亡佚。 杨恽:司马迁的外孙。为人坦率,好揭人隐私,被人陷害,免为庶人。回乡后仍买田地、修公馆。其友孙会宗劝他不要这样,他作《报孙会宗书》回信大发牢骚。 盘(pán)桓:流连,指郁结。 崔瑗:《后汉书·崔瑗传》说崔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 翩翩:曹丕的《与吴质书》称他“书记翩翩”,指风度美好。 休琏:应璩的字,三国时魏作家。擅长书信。 激昂:《与嵇茂其书》的内容情绪激昂慷慨。 “陈遵占辞”二句:陈遵,西汉游侠。《汉书·游侠·陈遵传》说他到河南作太守上任时,叫会写信的官吏十八人代笔写信给亲友数百封,全部由其口授,亲疏分寸都掌握得好。占,即口占、口授。 条畅:通畅,条贯。 秦汉立仪:《章表篇》说“秦初定制夕”、“汉定礼仪”。仪,法度、法规。 名品:名位等级。 郡将:一郡的长官称郡守,兼管武事的称郡将。笺:小幅的纸,即便笺、纸条。 德音:有德者之音,指作品。 黄香:东汉作家,封建时代著名孝子,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县)人,曾为该地写了《奏笺江夏文》,文不存。他曾经向江夏太守刘护上奏笺,表示恭敬。 公幹:徐桢的字,东汉末作家。他的笺记有《谏曹植书》和《答魏文帝书》。 子桓:曹丕的字。他的《典论·论文》中没有称赞徐桢的币、记。 陆机自理:《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受赵王伦谋反的牵连,被捕入狱。靠成都王颖、吴王晏“救理”得释。陆机得释后写了《谢吴王表》《与吴王表》《谢成都王笺》,对自己被疑受诬都有所申辩。自理,即自我申理、申辩。 扎: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这里指零星记载的一些文字。 黎庶:百姓。黎、庶都是众的意思。 申宪:明法。 先务:首要事务。 注序:指编写。世统:世代相承的发展系统。 郑氏谱诗:郑氏,郑玄,东汉著名经学家。他所著《诗谱》,把《诗经》分国以后,再同诸侯国世次结合编成。 条:条列记录。 簿:记事的文书、册子。圃:菜园子。 “张汤、李广”二句:张汤,西汉著名司法官。李广,西汉名将。他们二人都受到传讯,由官吏按照文书来传问两人,要分别事实的真假。 情伪:真假、真伪。 《世本》:古代史书。记录从黄帝以来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世系、名号,加以总括记录。 术:这里指有关数学的著作。 极:穷尽。 淮南万毕:淮南王讲方术的书称《淮南万毕经》。 飞伏:指往来、升降、盈虚的变化。 式:同“拭”,古代占时日的器具。这里指占时日的记载。 阴阳:本义为日光的背向,向日为阳,背日为阴。事物的正反两方面,用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物质势力消长变化。盈虚:指盛衰。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消息:消长,古代思想家认为“五行”相克相生,互相制约。 黄钟: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十二律是音乐的十二种调。犹如现代音乐的有ɑ调、b调等。 驭:控制、驾驭。 申:表明。 法:指兵法著作。 方:定。 奇正:古代兵法常用的术语。 符:符合,指有关凭信的文件。孚:信。 三代:指尧、舜、禹三代。玉瑞:以玉为信符。瑞,瑞玉,古代以玉为信符,所以瑞引申为信符。 金竹:铜虎竹使符。金,铜虎符;竹,竹使符,用长五寸的竹箭五枚做成,上刻篆字。二者都是汉代征发兵所用的信符,分两半,右半留京师,左半给地方郡守,符相合,才发兵。 执:拿着。契:刻文字,用文字记事。 负贩:背负货物从事贩卖。缗:古代用绳子穿一千钱为缗。 判书:字写在中间,分为两半,双方各执一份。 铁券:丹书铁券。用丹(红色)写在铁件上的券契。 疏:《诗经》有“孔疏”。疏,分条叙述,含有分布、分疏的意思。 审:慎。 “韩非云”三句:见于《韩非子·问田》。关于州部,经由地方官上来。关,经由。刘勰解释为在州县地方官衙处理“关”这类公文,意即做州县地方官。 诗人:指《诗经》作者。 解:晋杜预有《春秋经传集解》,用来解释文义。 结滞:积滞、疙瘩。 征:验证。 温舒:西汉作家路温舒。《汉书·路温舒传》载他少时家贫好学,曾经在牧羊时取泽中蒲叶作书写字。 纤:细。 状者,貌也:状,本为形貌,转为叙述事件情状的公文。汉赵充国有《条上屯田便宜十二事状》。 行状:文体名称,对死者一生事迹的记载。 辞:泛指一般言辞,特指辩说、诉讼之辞。 谚:民间谚语,直截了当而短小。 丧言:居丧时说的话。 廛(chán):集下。 “牝(pìn)鸡无晨”:周武王的话,见于《尚书·牧誓》。牝,雌性鸟兽。 “陈琳谏辞”二句:《后汉书·何进传》载:陈琳反对何进召董卓引兵进京来威胁太后,引用“掩目捕雀”的谚语来谏说:小事尚不可以用欺骗的办法,何况国家大事。比喻不可自欺。 有司:官府。 九方堙:古代善相马者。据《淮南子·道应训》载:秦穆公派九方堙求千里马,回来说找到了,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他说:“雄的黄马”,派人去牵来看,是雌的黑马。原来九方堙看马的神情,不注意马的毛色和雌雄。 邦瑞:邦国之瑞。瑞,瑞玉。 理:治。 金相:金玉般的质地,指有华藻。相,质。 声荐:声名扬举。荐,举。 庶:众。纷纶:纷纭。 察:明。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
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十一。清代。黄遵宪。 都统开牙治,威仪比汉官。共和成宙合,馀怒及师团。锦绣千人散,琅珰大吏冠。更留鞭血地,说付贼民看。
我昨浙中来,草木已黄落。一下建溪水,绿叶纷沃若。
回念母在京,年已桑榆薄。同产有一姊,天乃夺之速。
昨夜来入梦,颜色犹曩宿。肴馔既已陈,谓我食无肉。
馎饦既已罄,犹索玉田粥。自言数年中,处境真荼毒。
亦欲通消息,使令无僮仆。亦欲过谈心,往来车无轴。
慰藉苦无词,姊乃放声哭。掩口劝勿声,忽尔视为辱。
自揣姊何辜,遇人竟不淑。平生颇修谨,奚至占脱辐。
复念秦与闽,道里五千足。姊宁有羽翰,远举如黄鹄。
村鸡忽唱晓,豆大镫摇绿。倚枕自沈吟,此意日往复。
建溪途次梦刘氏姊感赋。清代。张印。 我昨浙中来,草木已黄落。一下建溪水,绿叶纷沃若。回念母在京,年已桑榆薄。同产有一姊,天乃夺之速。昨夜来入梦,颜色犹曩宿。肴馔既已陈,谓我食无肉。馎饦既已罄,犹索玉田粥。自言数年中,处境真荼毒。亦欲通消息,使令无僮仆。亦欲过谈心,往来车无轴。慰藉苦无词,姊乃放声哭。掩口劝勿声,忽尔视为辱。自揣姊何辜,遇人竟不淑。平生颇修谨,奚至占脱辐。复念秦与闽,道里五千足。姊宁有羽翰,远举如黄鹄。村鸡忽唱晓,豆大镫摇绿。倚枕自沈吟,此意日往复。
雁过停舟处,徘徊野色迟。
城根流水抱,岸角断桥垂。
烟集栖埤鸟,风寒牧马陂。
岂堪今夜宿,短笛隔船吹。
舟次西华。明代。吕时臣。 雁过停舟处,徘徊野色迟。城根流水抱,岸角断桥垂。烟集栖埤鸟,风寒牧马陂。岂堪今夜宿,短笛隔船吹。
燕赵悲凉俗,唐虞揖让风。古怀缘酒热,老眼得秋空。
易水销神剑,尧山泯故宫。几多凭吊意,徙倚落晖中。
野望。清代。李锴。 燕赵悲凉俗,唐虞揖让风。古怀缘酒热,老眼得秋空。易水销神剑,尧山泯故宫。几多凭吊意,徙倚落晖中。
西畴延夕照,篱落见层层。塔影千年寺,琴声百岁僧。
风枝翻弱絮,香蕊结垂藤。妙法离言说,南宗此一灯。
花朝后五日同梁药亭屈本庵吴山带李方水集石公离六堂即事书怀二首 其二。清代。陈恭尹。 西畴延夕照,篱落见层层。塔影千年寺,琴声百岁僧。风枝翻弱絮,香蕊结垂藤。妙法离言说,南宗此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