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 颂赞。南北朝。刘勰。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自商以下,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事兼变正;颂主告神,义必纯美。鲁国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宴飨之常咏也。《时迈》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颂,规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鞸,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顺,并谓为诵,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乃覃及细物矣。 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于时矣。若夫子云之表充国,孟坚之序戴侯,武仲之美显宗,史岑之述熹后,或拟《清庙》,或范《駉》、《那》,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容,典章一也。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马融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又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挚虞品藻,颇为精核。至云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徒张虚论,有似黄白之伪说矣。及魏晋杂颂,鲜有出辙。陈思所缀,以《皇子》为标;陆机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 原夫颂惟典懿,辞必清铄,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虽纤巧曲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 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唱发之辞也。及益赞于禹,伊陟赞于巫咸,并扬言以明事,嗟叹以助辞也。故汉置鸿胪,以唱言为赞,即古之遗语也。至相如属笔,始赞荆轲。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而仲治《流别》,谬称为述,失之远矣。及景纯注《雅》,动植必赞,义兼美恶,亦犹颂之变耳。 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 赞曰∶ 容体底颂,勋业垂赞。镂影攡声,文理有烂。 年积愈远,音徽如旦。降及品物,炫辞作玩。
四始:风、小雅、大雅、颂。之至:《毛诗序》说“四始”是“诗之至也”。孔颖达疏:“诗之至者,诗理至极,尽于此也。” 容:即下句说的“形容”,形容状貌。 帝喾(kù库),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咸墨:唐写本作“咸黑”。据《吕氏春秋·古乐》,帝喾曾命咸黑作歌。 《九韶》:唐写本作《九招》,乐名。《吕氏春秋·古乐》中说《九招》是帝喾时的乐歌,《史记·五帝纪》中说是夏禹时的乐歌。 《商》:《太平御览》卷五八八引作《商颂》,指《诗经》中的《商颂》。 文理:指写“颂”的理。允:的确。 化:教化。偃(yǎn眼):倒下,引申为受到影响。 风正四方谓之雅:这句本于《毛诗序》中所说“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风正四方:意为“正四方之风”。风:指风俗。四方:天下。 容告神明谓之颂:这句也是《毛诗序》中所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的简化。容告神明:唐写本作“雅容告神”,近人多从其说,那是将上句“风正四方”的“风”字误解为“风、雅、颂”的“风”所致。 序人:写人事。序:叙。 变正:指《诗经》有“正风”、“正雅”,“变风”、“变雅”。据郑玄《诗谱序》,自周懿(yì意)王至陈灵公时期的作品为变风、变雅,周懿王以前的作品为正风、正雅。变风、变雅大部分是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 纯:纯正(《颂》无正、变之分)。 以:因。公旦:即周公,周武王之弟,名旦。周公封于鲁(今山东曲阜),因周公有功于周朝,周成王特许鲁国可用天子的礼乐祭祀周公,所以产生了《鲁颂》。 商人:指殷商的后代。前王追录:《商颂》今存五篇,内容全是祭祀前代帝王的。春秋时,宋国(殷商之后)的正考父曾到周王朝校正《商颂》十二篇,以祀其先王(见郑玄《鲁颂谱》)。 宗庙:祖庙。正歌:纯正、严肃的颂歌。 宴飨(x1ǎng响):唐写本作“飨宴”,用酒食招待客人。这里指酒席宴会。 《时迈》:《诗经·周颂》中的一篇。 周公所制:据《国语·周语上》,《时迈》是周公所作。 哲人:贤智的人,这里指周公。 规式:规模法式。规:法度。 壅(yōng庸):堵塞。《国语·周语上》载周初召公说:防止人说话就像防堵河流一样,用壅塞的办法是不行的。 舆(yú余):众。原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文公和楚军交战前,听到众人歌诵:“原田每每(莓莓,草盛貌),舍其旧而新是谋。”大意是说晋军美盛,可立新功。 刺裘(qiú求)鞸(bì必):《吕氏春秋·乐成》中说,孔子始用于鲁国,有人作诵讽刺他说:“麛(mí迷)裘而韡,投之无戾(lì力)。麛而麛裘,投之无邮。”意思是孔子对鲁国没有功劳,还穿着鹿皮的朝服,抛弃他是毫无罪过的。麛:鹿。韡:即鞸,蔽膝,古代施于礼服的前饰,这里指朝服。《孔丛子·陈士义》韡作“芾”(fú扶),意同。戾、邮:都指罪过。邮:即尤。 邱明:左邱明,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传》的作者。邱:亦作“丘”。子高:孔穿的字。传为孔子八世孙孔鲋(fù附)所作《孔丛子》中的《陈士义》篇载,子顺曾讲到过“裘鞸”那段“诵”。刘勰把子顺误作子高。据《史记·孔子世家》,孔穿是孔子六世孙;子顺是孔穿之子,即孔顺,字子慎。 谍(dié蝶):通“牒”,简牒,这里指记录。 浸(jìn进):逐渐。 三闾(lǘ驴):指屈原,他在楚怀王时为三闾大夫,管理昭、屈、景三姓贵族。《橘颂》:屈原早期作品,是《九章》之一。 覃(tán谈):推,延及。细物:指《橘颂》中赞美的橘子。 秦政:指秦始皇,他姓嬴(yíng盈)名政。刻文:指歌颂秦始皇的石刻。《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泰山刻石》等六篇,《古文苑》卷一载《峄(yì意)山刻石》一篇,全是李斯所作。 爰(yuán元):乃,于是。 惠: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前188年在位。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前141年在位。 亦有述容:惠帝和景帝都在位时间不长,景帝又崇尚黄老,不爱文学,但仍有人作颂。《汉书·艺文志》说李思有《孝景皇帝颂》十五篇。 子云:扬雄的字。充国:赵充国,西汉初人,因有武功,元帝时曾画其像于未央宫。成帝时,命扬雄就所画像作《赵充国颂》(颂文见《汉书·赵充国传》)。 孟坚:班固的字。戴侯:东汉初窦融,他以武功封安丰侯,死后加号戴,故称戴侯。班固曾作《安丰戴侯颂》(见《艺文类聚》五十六引挚虞《文章流别论》),颂今不存。 武仲:东汉作家傅毅的字。美显宗:《后汉书·傅毅传》说傅毅曾作《显宗颂》十篇,赞美汉明帝。《显宗颂》今存残文四句。 史岑(cén涔):字孝山,东汉人。挚虞《文章流别论》中讲到“史岑为《出师颂》、《和熹邓后颂》”。《出师颂》载《文选》,《和熹邓后颂》今不存。 《清庙》:《诗经·周颂》的第一篇。这里用以代指《周颂》。《后汉书·傅毅传》说:傅毅“依《清庙》作《显宗颂》”。 《駉(jiōng扃)》。《诗经·鲁颂》的第一篇。这里用以代指《鲁颂》。《那(nuó挪)》:《诗经·商颂》的第一篇,这里用以代指《商颂》。《文章流别论》中说,史岑的《和熹邓后颂》“与《鲁颂》体意相类”。 浅深:即“深浅”。 典章:法则。 班:班固。傅:傅毅。《北征》:指班固的《车骑将军窦北征颂》,载《古文苑》卷十二。《西巡》:当指傅毅的《西征颂》,今存残文四句。 序引:指长篇的散文。序:同叙。引:延长。班固《北征颂》长达五百六十余字。 体:文体,这里指“颂”这种文体。 马融:字季长,东汉学者。他的《广成颂》载《后汉书·马融传》,《上林颂》今不存。 雅:是“风、雅、颂”的雅,这里指有“雅”的用意、内容。《广成颂》的内容,主要是反对国家兴文废武而主张文武并重,是全国范围的事,故属“雅”。 何:何其,何至于。弄文:玩弄文词。质:指“颂”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挚虞《文章流别论》说:“马融《广成》、《上林》之属,纯为今赋之体,而谓之颂,失之远矣。” 崔瑗(yuàn院):字子玉,东汉作家。《文学》:指崔瑗的《南阳文学颂》(见《艺文类聚》卷三十八)。 蔡邕(yōng庸):字伯喈(jie阶),汉未学者。《樊渠》:指蔡邕的《京兆樊惠渠颂》,今存,见《蔡中郎集》。 “并致美于序”二句,上面提到崔、蔡二人的颂,都有较长的序文。篇:指“颂”本身的篇幅。 挚虞:西晋学者。品藻(zǎo早):评论,指挚虞《文章流别论》中有关颂的评论(见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七十七)。 精核:精确。 杂以风雅:《文章流别论》中说:“傅毅《显宗颂》,文与《周颂》相似,而杂以风雅之意。” 变:唐写本作“辨”,译文据“辨”字。旨趣:宗旨意义,这里指基本意义。 黄白:黄铜白锡。《吕氏春秋·别类》中说,有人以为白锡使剑坚,黄铜使剑韧,黄白相杂,就成既坚又韧的良剑。反对的人却认为,白锡使剑不韧,黄铜使剑不坚,黄白相杂怎能成为良剑? 辨:唐写本作“杂”,译文据“杂”字。 出辙:越出车轮所碾的痕迹。这里指超出颂的正常写法。 陈思:即曹植,他封陈王,死后加号“思”,世称陈思王。缀(zhuì坠):组合文词,即写作。 《皇子》:指曹植的《皇太子生颂》。标:木末,树的上端。这里指创作成就较高。 陆机:字士衡,西晋作家。 《功臣》:指陆机的《汉高祖功臣颂》,载《文选》卷四十七。 末代:末世,衰乱之世。《文心雕龙》全书中两次用“末代”(另一处见《书记》篇),都指汉代之后的魏晋时期。讹(é俄):错误。 典雅:文有根柢而不鄙俗。 清:明洁。铄(shuó朔):光采。 敷:散布,陈述。 华侈(chǐ耻):过分华丽。侈:太多。 铭:以警戒为主的一种文体。本书第十一篇《铭箴》对这种文体有专门论述。 揄扬:引举称赞。藻:文辞。 汪洋:广阔。这里是着眼于广阔事物的意思。 纤(xiān先)曲:细微。致:到。与:随着。 大体:指颂的主要情况。底:唐写本作“宏”,《通变》篇有“宜宏大体”的说法。宏。发扬。 助:这里是辅助说明的意思。 乐正:古代乐官。 唱发之辞:指“赞”是歌唱之前所作有关说明。《尚书大传》卷一中说,虞舜禅位给夏禹时,先由“乐正进赞”,然后唱《卿云》歌。 益赞于禹:《尚书·大禹谟》中说:“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意思是:益为帮助禹征讨苗人说,只有修德能感动上天,那是没有远而不至的;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受到益处,这是天的常道。益:舜的臣子。赞:这里是助的意思。 伊陟(zhì至)赞于巫咸:《尚书序》中说:“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yì义)》四篇。”这是因伊陟见到桑、谷(gǔ古)并生,认为是不祥之兆,便告诉巫咸。伊陟、巫咸:相传都是殷帝大戊的臣子。赞:这里是告诉、说明的意思。 飏(yáng羊)言:指鲜明突出的言辞。《尚书·益稷》注:“大言而疾曰飏。” 嗟叹:《礼记·乐记》中说:“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毛诗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两种说法虽有不同。但都说明古代的“嗟叹”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鸿胪(lú卢):官名,掌朝贺庆吊的司仪者。 遗语:指以上所举为古代留传下来口头上讲的赞语。 相如:司马相如。属笔:指写作。 赞荆轲:《汉书·艺文志》中说,司马相如等人有《荆轲论》五篇,今不存。《荆轲论》中可能有称赞荆轲的话。 迁《史》:司马迁的《史记》。固《书》:班固的《汉书》。 托赞褒贬:《史记》各篇之后,大都有“太史公曰”;《汉书》各篇之后,大都有“赞曰”。其中有褒扬,也有批评,和过去的“赞”只是赞扬不同。 总:总结,录:记录。 纪传后评:指《史记》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和《汉书》最后一篇《叙传》,都是用来说明各书各篇写作之意。 亦同其名:和“赞”的名称相同。 仲洽:挚虞的字。《流别》:挚虞有《文章流别集》三十卷,今存《文章流别论》是其中分论文体的一部分。 谬称为“述”:挚虞称“述”的原文已佚。唐代颜师古在《汉书·叙传》的注中说,挚虞曾称《汉书·叙传》中的赞词为“汉书述”。 景纯:晋代作家郭璞的字。《雅》:指《尔雅》。 动植必赞:郭璞《尔雅序》中说,他注《尔雅》,还“别为音图,用祛(qū驱,除)示寤”。所以另成《尔雅图赞》二卷。此书隋代已亡。严可均《全晋文》卷一二一辑得十之一二,鸟兽鱼虫,树木花果,都各有赞词。 促:短。广:长。 盘桓:环绕。数韵:指篇幅不长。韵文一般两句一韵,数韵则在二十句之内。 昭灼:明显。送:指写下去。 细条:支派。 容体:唐写本作“容德”,指形容德泽。译文据“容德”。底:到达,完成。 垂:留传,这里指写成。 镂(1òu漏)彩摛(chī痴)文:唐写本作“镂影摛声”。译文据“镂影摛声”。镂影:描绘形象。镂:雕刻。影:像。摛:发布,这里指描写。 声理:唐写本作“文理”,译文据“文理”,指文章有条理。有:语词无意。烂:鲜明。 年积:唐写本作“年迹”,译文据“年迹”,年代的意思。 音徽:即徽音,指美好的德音,这里泛指古来优秀的颂、赞作品。徽:美,善。旦:早上,引申为新。 炫(xuàn渲):夸耀。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棠邑名城,秣陵剧县,鳣堂坐对晴秋。正人家夹岸,云物当楼。
扶风绛帐生徒盛,环讲舍、锦瑟红篝。图书四部,才华六代,冠冕南州。
罨画暂尔淹留。恰曲唱樽前,缆繫沙头。盼离亭霜叶,黄重丹稠。
之官一水携家便,喜烟江、乍稳阳侯。别来锦字,好寻双鲤,频溯中流。
金菊对芙蓉 送杨亭玉学博之任江浦和梁棠村先生。清代。陈维崧。 棠邑名城,秣陵剧县,鳣堂坐对晴秋。正人家夹岸,云物当楼。扶风绛帐生徒盛,环讲舍、锦瑟红篝。图书四部,才华六代,冠冕南州。罨画暂尔淹留。恰曲唱樽前,缆繫沙头。盼离亭霜叶,黄重丹稠。之官一水携家便,喜烟江、乍稳阳侯。别来锦字,好寻双鲤,频溯中流。
南粤称臣陆贾劳,汉廷何爱玺书褒。
恩波遂与三吴阔,爽气真连北斗高。
莺啭羽林交枤杜,马闲沙苑暗蒲萄。
天心厌乱民怀德,未说关河恃虎牢。
简邬同佥。元代。王逢。 南粤称臣陆贾劳,汉廷何爱玺书褒。恩波遂与三吴阔,爽气真连北斗高。莺啭羽林交枤杜,马闲沙苑暗蒲萄。天心厌乱民怀德,未说关河恃虎牢。
诗才妙入江南画,画手工传渭北诗。
一段澄心卷湘水,吟轩长对唤船时。
题范才元湘江诗画。宋代。李弥逊。 诗才妙入江南画,画手工传渭北诗。一段澄心卷湘水,吟轩长对唤船时。
素车相送粤江边,生死论交二十年。牛斗之间光尚在,如何埋得向黄泉。
哭王础尘十首 其一。清代。陈恭尹。 素车相送粤江边,生死论交二十年。牛斗之间光尚在,如何埋得向黄泉。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
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云。唐代。李峤。 英英大梁国,郁郁秘书台。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官名光邃古,盖影耿轻埃。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画檐鹦鹉唤人来,一扇湘帘自荡开。微露丰容教瞥见,熟闻声息故惊猜。
云含疏雨频延伫,水遇轻风又折回。还恐未曾亲切看,玉楼天半重徘徊。
晓语。清代。孙原湘。 画檐鹦鹉唤人来,一扇湘帘自荡开。微露丰容教瞥见,熟闻声息故惊猜。云含疏雨频延伫,水遇轻风又折回。还恐未曾亲切看,玉楼天半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