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燕义

礼记 燕义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之。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献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
古代周天子设立的官职,有一种叫庶子。庶子负责管理由诸侯、卿、大夫、士的儿子组成的特种部队,掌管对他们的戒令和教治,辨别他们的等级,确定他们的朝位。国家如有大事,就率领他们到太子那里报到,太子想怎样指挥就怎样指挥。如有打仗的事,就发给他们兵车和盔甲,编成队伍,设立各级军官,按照军法进行管理。因为他们直属于太子,所以就不再接受司马的征调。国家有谣役等事,就把这些贵族子弟单独编队,使他们修养品德,学习道艺。春天把他们聚集在大学,秋天把他们聚集在射宫,考查他们的成绩,以决定晋升或斥退。 诸侯举行燕礼的含义:国君站在昨阶的东南方,面朝南向卿作揖,使卿近前,卿稍北进,然后面朝西而立;国君又揖请大夫近前,大夫也都稍向北进,面朝北而立。这是要确定群臣的位置。国君的席位设在昨阶之上,这表示国君的席位是主位。国君单独升堂站立在自己的席上,面朝西方独自站立,这是表示没有人敢与他匹敌的意思。是君臣关系而按宾主落座,这表示用的是饮酒致欢的礼数。国君让宰夫代表自己向宾客敬酒,这是因为臣下没有人敢与国君对等行礼。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这是因为公卿本来已经够尊贵了,现在再让他为宾,就有与国君匹敌之嫌,所以这样作含有避嫌之意。作为臣下的宾客进入庭中,国君要走下一级台阶拱手相迎,这是以宾相待之礼。 旅酬时,国君首先举杯向宾客劝酒,一接着饮国君特赐的酒客在饮酒之前都要下堂向国君行再拜稽首的大礼。国一君谦让,小臣前去阻止,于是宾客和臣下又升堂再拜稽首,完成拜礼。是表明臣下应有的礼数。国君以再拜作为答礼,礼无不氛这是表明君上应有的礼数。臣下竭尽自己的能力为国立功,君上一定要以爵位和傣禄作为回报,这样臣下就会都乐于竭尽其能去立功,因此就国家安宁、国君安宁。礼无不答,意思是说,作君上的不会让臣下白白地效力。君上必须说明了正道以引导百姓,百姓跟随引导而取得收获,然后国家抽取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其结果是君上用度充足,百姓生活也不匾乏。所以上下和睦亲密,没有互相怨恨。上下和睦亲密,互相没有怨恨,这正体现了礼的作用。这就是君臣上下的大义。所以说,燕礼是用以表明君臣大义的。 燕礼席位的安排是:宾席在户墉之间,上卿的席位在宾席之东,小卿的席位在宾席之西,次于上卿;大夫的席位在小卿之西,又次于小卿;士与庶子,堂上没有席位,在昨阶下依次站立。饮酒时,宰夫代国君为主人。宰夫首先向国君献酒,国君饮过之后,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卿,卿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大夫,大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然后宰夫又献酒给士,士饮过之后,又举杯向在座的人劝酒;最后才是给庶子献酒。席前所陈之撰:国君和宾席前,姐肉、脯酿、庶羞皆有;卿大夫席前,有脯酿、庶羞而无姐肉;士以下,唯有脯酸而已。席位有尊卑,献酒有先后,肴撰有多少,这些都是用来表明贵贱有别的。

戴圣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猜你喜欢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

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足宜。

原庙荐来应已久,黄莺犹在最深枝。

()

中朝鹄发俊,得谢宠安车。

碧落超新秩,承明别旧庐。

叔时今老矣,司寇此归欤。

画有封厨秘,诗多乙牍馀。

云情元自远,舟意本常虚。

酌酒朋三寿,挥金辈二疏。

深恩仍给俸,令子复将舆。

几日西清对,留光惇史书。

()

红花飞。白花飞。郎与春风同别离。春归郎不归。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黄昏独掩扉。孤灯隔翠帷。

()

热血盈腔,合洒向、蛟宫雁漠。却因甚、销磨精气,单寻研削。

噩梦于今真怕做,人身似此宁非恶。叹步兵、穷泪已无多,休轻落。

思卖酱,空调芍。便挟弹,空驱雀。漫回头往事,都堪大噱。

一饭谁怜韩信饿,九原不见田光作。倘山阿、有鬼寄书招,欣然诺。

()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

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

夏叶开红药,馀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

风惨云低月欲堕,路上荒村愁僻左。

萧条横道屋三间,伛偻迎门僧一个。

夜深山换声砉然,恐来吹灯不敢眠。

明朝踏雪又西去,千叠万重山屈盘。

()

舟在此溪滨,披图看愈亲。

须知堂上客,便是画中人。

潇洒苍葭映,舂容碧浪春。

秀山帝发派,秋浦净为邻。

飞鹭来窥影,游鱼可数鳞。

饮兰须卷去,聊以辟京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