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

译文

雪晴后的小园白雪皑皑,春天还未到,池边的梅树却早已悄悄地绽开。高高的树梢上喜鹊在衔泥筑巢,斜挂天边的月儿照着充满寒意的小草。

江南金陵的风景山川,自古以来都是那么美丽娇娆。风光依旧可少年人转眼就见苍老。相逢不易请让我们痛饮开怀,因为人生总是别离时节多而欢乐机会少。

注释

晴雪:雪后晴天。

衔巢:衔树枝做巢。

明:照亮。

寒草:枯草。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莫厌:莫辞。

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创作背景

  冯延巳作为位极人臣的南唐宰相,虽生活优裕,但国况日下、宦海沉浮,使他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考。纵情歌酒之馀,也产生淡淡的哀愁,也有光阴如电的慨叹。这首《醉花间》是其士大夫闲逸生活的写照。

  这是一首春词,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

  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八韵,除下片第四句和第五句分用平韵外。余均一韵到底。

  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构成对偶句。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以下即围绕“春未到”而展开写景。“晴雪”犹在,表明春意尚薄。小园里雪压冰欺,百卉仍沉睡未醒,故曰“春未到”。虽是如此,但报春的早梅却在池边探头探脑了。第二句承前而有转折,“梅自早”,有梅得春先,冒寒一枝独放之意。第三四句仍照应首句而作了有力的渲染。“鹊衔巢”是说鸟类在衔草筑巢。主语“鹊”之前,有个作为修饰语的名词“高树”,即高高的树上。因为树高风大。故鸟类仍然需要在春天将到未到之际修筑好自己的巢,以抵御寒气的侵袭。“斜月明寒草”中“斜月”与首句,“晴”字相应。“寒”字与“雪”字相应。既然有月,当是夜间。天是放晴了,草上还带有残雪,这就使得月光下的白草显得格外晶莹皎洁。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从“小园晴雪”开始,写到“池边早梅”,再写到“高树鹊巢”,最后到“斜月寒草”收住。这四句上下连贯,紧凑而又层次井然。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尽管春尚未到,嫩寒犹甚,读来仍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三、四两句,构思精巧,意境深邃而造语自然,堪称佳制。

  下片六句,写景言情兼而有之。按其顺序,前三句可分两段,前两句写景物,后一句写入事。前两句正面歌颂,后一句意在转折,深致感叹。这三句意思简明,在于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不过,在赞美之余,亦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物却在不断变换,“昨日少年今白头”,人生原是十分短暂的。此句反跌前句“风景好”,并为引起下文提供依据。有联系上下文、穿针引线的功用,极见关键。“相逢”以下三句一气呵成,以劝饮、惜别为主旨,又可分为前一句劝酒。后两句惜别。后因前果,脉络分明。这三句又与下片前三句互为因果。正由于金陵道上风光明媚,而人生苦短,青春易逝,嘉会无常,故人们应珍惜这大好时光,利用这短暂的相聚,杯酒联欢,畅叙衷情。这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也是这首词的主题。当然,作为封建士大夫代表人物的冯延巳,他的思想境界,只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他的感叹人生离多会少,虽有普遍性,总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尽管如此,这首词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技巧,仍有其独到的一面,尤其是他以平易之笔写纷纭复杂心事的手法,于后人不无启迪。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猜你喜欢

万里天浮水,三秋露洗空。冰轮辗上海门东。弄影碧波中。荡荡开银阙,亭亭插玉虹。云帆便欲挂西风。直到广寒宫。

()

床头酒熟气烝喷,嘉饭何妨置瓦盆。

醉饱不知身世事,思量难报后皇恩。

垂髫牧子行牵父,戴白山翁坐拥孙。

却笑东征西讨客,龙堆万里欲飞魂。

()

种性邪,错知解,不体玄机持五戒。行行坐坐执空观,见境见尘增鬼怪。

()

康州义烈光千载,徐老劝劬尽一身。

及到成名略相等,须知忠孝是同伦。

()

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

剌头蘸入松盆底,不是清凉第二家。

()

豪士不受羁,自然远俗格。貌兄以青莲,疑也何其特。

索米长安中,与兄安苦节。坐对亦何言,乃心如皓月。

穷交世莫骇,狂起天应悦。惠我生日诗,筵间飞白雪。

坐此不知寒,朔风徒栗烈。

()

名尘愧屡拂,世垢思一浣。急索胫已肿,虚惊背独汗。

窘步裁免跌,高谈卒成谩。辰去将奈何,磨头髻如弹。

()

龙锺七十岂前期,矮帽枯筇与老宜。

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

登山筋力虽犹健,闭户工夫颇自奇。

今日快情春睡足,卧听檐鸟语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