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清江引·咏所见。两汉。佚名。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一作:闲着)
雨过山村。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闲看一作:闲着)
春尽山门鹿径幽,春行信杖得同游。璇房露积苔青砌,竹院云深僧白头。
清磬数声诸品净,元探一话半生浮。法供翰墨堪挥洒,抱约还来问铁牛。
过诃林寺智海修六诸上人集索拙笔漫赋。明代。梁元柱。 春尽山门鹿径幽,春行信杖得同游。璇房露积苔青砌,竹院云深僧白头。清磬数声诸品净,元探一话半生浮。法供翰墨堪挥洒,抱约还来问铁牛。
客邸镇无聊,向人借书看。游兴久已阑,吟侣亦渐罕。
暮携陈子诗,兀自诵至旦。珠玉随风翻,咳唾落天半。
咏怀追步兵,嗜酒过中散。云梦偶相值,江湖游汗漫。
师门君所思,世途吾已惮。虽有鸿羽仪,不及羊头烂。
泽畔放臣吟,楼头思妇叹。词妥极艰辛,语妙益凄惋。
始觉涪翁豪,不逊临川锻。吾师擅风雅,薪传火未断。
救衰虽已迟,振靡或未晏。谁为压卷篇,有人唱之涣。
读陈石遗诗集遂和其论诗原韵。清代。吴保初。 客邸镇无聊,向人借书看。游兴久已阑,吟侣亦渐罕。暮携陈子诗,兀自诵至旦。珠玉随风翻,咳唾落天半。咏怀追步兵,嗜酒过中散。云梦偶相值,江湖游汗漫。师门君所思,世途吾已惮。虽有鸿羽仪,不及羊头烂。泽畔放臣吟,楼头思妇叹。词妥极艰辛,语妙益凄惋。始觉涪翁豪,不逊临川锻。吾师擅风雅,薪传火未断。救衰虽已迟,振靡或未晏。谁为压卷篇,有人唱之涣。
山乡穷氓不知春,卤莽之种那复耘。劝使一日临郊坰,曰尔父老尔勿宁。
敕书劝谕因人情,要使秋稼如云平。馈尔饮食烦厨兵,尔醉且饱其力耕。
麻麦荏菽非一名,农有农事毋虚称。齿革羽毛上勿登,贳租但议颁殊恩。
自今无问阴与晴,扎扎听尔耰锄鸣。
赵子礼劝农回有诗和者盈轴然皆颂德诗非劝农也拟和二篇 其一。宋代。郑刚中。 山乡穷氓不知春,卤莽之种那复耘。劝使一日临郊坰,曰尔父老尔勿宁。敕书劝谕因人情,要使秋稼如云平。馈尔饮食烦厨兵,尔醉且饱其力耕。麻麦荏菽非一名,农有农事毋虚称。齿革羽毛上勿登,贳租但议颁殊恩。自今无问阴与晴,扎扎听尔耰锄鸣。
诗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宋代。杨万里。 诗人政坐爱闲游,天遣南游天尽头。到得广州天尽处,方教回首向韶州。
荒屯那得汝南鸡,春梦迷离睡似泥。山鸟一声天半落,却来相唤把锄犁。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八。清代。纪昀。 荒屯那得汝南鸡,春梦迷离睡似泥。山鸟一声天半落,却来相唤把锄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