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偶题三首。宋代。朱熹。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养素任疏拙,卜亭类蜗盘。俯兹一酌池,湫隘良可叹。
谁知方寸中,而有万顷宽。天光发虚白,心湛水不澜。
彼美君子华,寓目道所存。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
吸香咽沆瀣,光霁融肺肝。兴寄言莫写,念适趣自閒。
永怀爱莲翁,时复一凭栏。
荷亭名清远托意数语。元代。周权。 养素任疏拙,卜亭类蜗盘。俯兹一酌池,湫隘良可叹。谁知方寸中,而有万顷宽。天光发虚白,心湛水不澜。彼美君子华,寓目道所存。风细晨气润,月澄夜香寒。吸香咽沆瀣,光霁融肺肝。兴寄言莫写,念适趣自閒。永怀爱莲翁,时复一凭栏。
元龙湖海旧襟期,叔度汪洋万顷陂。知君不作媕娿态,拟见澄清报盛时。
送赵伯常淮西宪副 其二。元代。宋褧。 元龙湖海旧襟期,叔度汪洋万顷陂。知君不作媕娿态,拟见澄清报盛时。
十年两别君,一别一回老。问药朱陵游,吾兹恨不早。
平生忧乐心,相对各倾倒。远别望眼昏,浮云不堪扫。
赠周文都。明代。陈献章。 十年两别君,一别一回老。问药朱陵游,吾兹恨不早。平生忧乐心,相对各倾倒。远别望眼昏,浮云不堪扫。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
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
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
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
刘太尉挽歌辞。宋代。陆游。 羌胡忘覆育,师旅备非常。南服更旄节,中军铸印章。驰书谕燕赵,开府冠侯王。赫赫今何在,门庭冷似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