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樱桃花底

清平乐·樱桃花底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

译文

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注释

①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②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

③的的(dídí):鲜明显著貌。银釭:银白色灯盏。

④消得:谓怎禁得起。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⑤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

⑥思量:想念,相思。

⑦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

⑧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清平乐·樱桃花底 创作背景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王国维离家去苏州任教,与自己的妻子莫氏离多聚少,抱着对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国维填写了此词。

  这首词虽然很短,但却贯串了好几个不同的时空。“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过去,是回忆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樱桃花底”是以环境的美丽衬托人物;“颓云髻”是形容那个女子因羞涩腼腆而低下头来的样子。人与花互相衬托,那女子的美丽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是离别后的现在。“的的”,形容灯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明亮显眼的样子。“无限意”既是灯对人的情意,也是我对那个女子的情意,因为我也在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无异于灯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带起一个问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浓睡”是说自己孤独无聊。

  “当时草草西窗”,是对过去和那女子相处的回忆。西窗之下与相知之人剪灯共语,何等安静,何等温馨,何等从容,而王国维却冠以“草草”的状语。“草草”是匆忙仓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这里就含有一种悔恨之意:当时苦知有现在的离别,就一定会加倍珍惜那短暂的相聚,可惜当时自己却把这种相聚视为很平常的事情,随随便便就把那段时间打发过去了。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是遥想今后。既然说“天涯异日”,可见现在虽已和那人离别,但还没有身在天涯。这两句说明,不但今日与那个女子相聚无望,而且今后更是无望,因为今后自己还要漂泊到比现在更远的天涯海角,与情意却只能越来越深,所以到那时候,今夜这种孤灯下的相思也将成为难忘的场景,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猜你喜欢

抚剑坐中夜,长吟思一弹。弹之有馀音,激烈摧心肝。

出处分以然,中道敢不安。但恐春华衰,白日凋朱颜。

伊余羽翼微,宜栖枳棘间。清樾苟自适,谁能事鹏抟。

那因遇知己,刷羽排鹓鸾。云霄一翱翔,九万期风端。

昔侣丹穴雏,志薄金琅玕。今如涸辙鲋,鬐鬣空摧残。

有沬不自濡,焉能禦所患。淮山饶桂枝,楚泽有芳兰。

欲去恋明主,引领徒悲叹。故人把天瓢,岂惮一滴艰。

愿因终号呼,庶以脱险艰。毋令东溟使,仰候西江澜。

()

日南分赋牡丹频,似谱丹青更写真。今日同君花底醉,隔纱愁杀李夫人。

()

雨中红绽桃千树,风外青摇柳万条。借问春光谁管领,一双蝴蝶过溪桥。

()

黄莺慢转引秋蝉,冲断行云直入天。

一曲梁州听初了,为君别唱想夫怜。

()

钱老骀荡人,游迹满万里。此幅自题滇南作,三尺剡藤赠黄子。

黄子亦是江南人,归梦迢迢逐江水。如皋江村有故居,游钓敢忘林壑美。

梧桐百尺天冥冥,秋烟在树月在棂。古槐浓绿净于拭,芭蕉叶大风翻屏。

出门看流水,坐石濯足清。泠泠孤琴偶一弄,时有沙鸟飞来听。

人生得此亦自足,何必局促奔走罗膻腥。钱老写此岂无意,倦游白发伤伶俜。

呜呼松壶古狂士,画意萧然谢尘滓。正从精密得微澹,艺成非儒亦非技。

江山万里盘心胸,能事不数文五峰。江关倦后家山好,何日能还独客踪。

()

梁鸿虽避地,庑下懒任舂。旅食如孤雁,飘零类转蓬。

马前公府刺,饭后上方钟。梦逐飞杉叶,随风直向东。

()

客里逢佳节,飘蓬愧此身。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物色随秋改,羁怀逐日新。何时优诏许,归养白头亲。

()

三冬水上打鞦韆,百尺竿头棹钓船。寄语满堂龙象众,无劳掘地觅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