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清平乐·樱桃花底。清代。王国维。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那时在樱桃花下相见,她低垂着头,如云般的发髻也倾侧了。在闪烁的银灯下,怀着无限的情意,如今却要忍受和衣而睡的寂寞。
分离时我们在西窗下匆匆欢聚的时光。如今都成了别后的相思。你我各在天涯一方,何日才能相见,今晚想到这里内心更感凄凉。
①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②颓云髻:如云的发髻低垂下来。颓,下垂。
③的的(dídí):鲜明显著貌。银釭:银白色灯盏。
④消得:谓怎禁得起。和衣浓睡:不脱衣而沉睡。
⑤草草:匆忙仓促或草率。
⑥思量:想念,相思。
⑦料得:也有稿作“遮莫”二字,大约之意。
⑧应思:也有稿作“转思”二字,更思之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王国维离家去苏州任教,与自己的妻子莫氏离多聚少,抱着对家人和夫人的相思王国维填写了此词。
这首词虽然很短,但却贯串了好几个不同的时空。“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过去,是回忆与那个女子相见时的情景。“樱桃花底”是以环境的美丽衬托人物;“颓云髻”是形容那个女子因羞涩腼腆而低下头来的样子。人与花互相衬托,那女子的美丽多情可想而知。“的的银釭无限意,消得和衣浓睡”是离别后的现在。“的的”,形容灯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明亮显眼的样子。“无限意”既是灯对人的情意,也是我对那个女子的情意,因为我也在为相思而痛苦,那痛苦无异于灯油的自我煎熬。“消得”带起一个问句,意思是“怎禁得起”;“和衣浓睡”是说自己孤独无聊。
“当时草草西窗”,是对过去和那女子相处的回忆。西窗之下与相知之人剪灯共语,何等安静,何等温馨,何等从容,而王国维却冠以“草草”的状语。“草草”是匆忙仓促,亦有草率的意思,因此这里就含有一种悔恨之意:当时苦知有现在的离别,就一定会加倍珍惜那短暂的相聚,可惜当时自己却把这种相聚视为很平常的事情,随随便便就把那段时间打发过去了。
“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是遥想今后。既然说“天涯异日”,可见现在虽已和那人离别,但还没有身在天涯。这两句说明,不但今日与那个女子相聚无望,而且今后更是无望,因为今后自己还要漂泊到比现在更远的天涯海角,与情意却只能越来越深,所以到那时候,今夜这种孤灯下的相思也将成为难忘的场景,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西州第一豪。
家庙比来闻泽厚,公孙今果见才高。
明时尚使龙蛇蛰,壮志空传虎豹韬。
莫厌皖山穷绝处,不妨云水助风骚。
别雷国辅之皖山。宋代。王安石。 侍郎忧国最贤劳,太尉西州第一豪。家庙比来闻泽厚,公孙今果见才高。明时尚使龙蛇蛰,壮志空传虎豹韬。莫厌皖山穷绝处,不妨云水助风骚。
朝草百幅笺,暮草千函书。
贵人肯首耳,一言蹑云衢。
但见人因子,不见子亦如。
梁间啸者谁,知是鬼揶揄。
偶成杂意四首。宋代。卫博。 朝草百幅笺,暮草千函书。贵人肯首耳,一言蹑云衢。但见人因子,不见子亦如。梁间啸者谁,知是鬼揶揄。
内容未显名先显,事可伤悲。坏道根基。失了元初更怨谁。寻思懵懂胜伶俐,做个憨痴。无作无为。缀甚闲词写甚诗。
采桑子·内容未显名先显。金朝。马钰。 内容未显名先显,事可伤悲。坏道根基。失了元初更怨谁。寻思懵懂胜伶俐,做个憨痴。无作无为。缀甚闲词写甚诗。
粉香吹暖透单衣。金泥双凤飞。间来花下立多时。春风酒醒迟。
桃叶曲,柳枝词。芳心空自知。湘皋月冷佩声微。雁归人不归。
阮郎归(做姜尧章体)。宋代。黄升。 粉香吹暖透单衣。金泥双凤飞。间来花下立多时。春风酒醒迟。桃叶曲,柳枝词。芳心空自知。湘皋月冷佩声微。雁归人不归。
东北风声急,西南日景斜。断云方散锦,飞雪忽成花。
见落初犹少,量深久渐加。远天明映玉,晴地湿团沙。
浩荡随阴气,须臾变水华。清辉迷粉蝶,寒色带昏鸦。
又是流年暮,同居沧海涯。寂寥求自遣,小咏寄诗家。
晚晴见雪呈梦锡。宋代。孔平仲。 东北风声急,西南日景斜。断云方散锦,飞雪忽成花。见落初犹少,量深久渐加。远天明映玉,晴地湿团沙。浩荡随阴气,须臾变水华。清辉迷粉蝶,寒色带昏鸦。又是流年暮,同居沧海涯。寂寥求自遣,小咏寄诗家。
王都观阙两巍巍,远道观光亦已稀。
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
春风咫尺君得意,晚岁伶仃我欲归。
傥过南山语理弟,尺书因冷倦重挥。
送张刚中赴省。宋代。赵蕃。 王都观阙两巍巍,远道观光亦已稀。当念功名方发轫,可辞尘士暂侵衣。春风咫尺君得意,晚岁伶仃我欲归。傥过南山语理弟,尺书因冷倦重挥。
黯黯霜华重,漫漫月色昏。虫声咽枯树,人影灭孤村。
犬吠别家客,邻敲隔院门。寒窗镫一粟,相对悄无言。
村居夜坐。清代。江璧。 黯黯霜华重,漫漫月色昏。虫声咽枯树,人影灭孤村。犬吠别家客,邻敲隔院门。寒窗镫一粟,相对悄无言。
伊谁量太湖,三万六千顷。天围几何宽,满湖不畦畛。
或疑湖底天可田,笺天亟问县官请。况复周家有成法,尽底均作八家井。
鲸鹏蛟鳄俱幽屏,藻荇糵为禾黍颖,公田利与私田准。
坐令虞芮俗,化作西伯境。野田无哭声,夜厖亦不惊。
晏眠早作日以宁,已输再输毋娄征。循良在上如西京,媚长牙爪俱逡逡。
歌太湖迓常守王寺丞。宋代。释居简。 伊谁量太湖,三万六千顷。天围几何宽,满湖不畦畛。或疑湖底天可田,笺天亟问县官请。况复周家有成法,尽底均作八家井。鲸鹏蛟鳄俱幽屏,藻荇糵为禾黍颖,公田利与私田准。坐令虞芮俗,化作西伯境。野田无哭声,夜厖亦不惊。晏眠早作日以宁,已输再输毋娄征。循良在上如西京,媚长牙爪俱逡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