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唐代。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该词作于大和至开成年间,作者时在洛阳。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句即申说其由。“相恨不如潮有信”,以君、潮相比。潮水已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还有其定时,而君之离去,渺无归期,可见君不如潮,对比之下,更衬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而暗示出这是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不幸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见。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玩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了解这一背景可更深一层地理解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如前人所批评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我辈何缘,为童子师,此日殊艰。叹腹中车转,多时不乐,身同匏系,甚日能閒。
难得今朝,佳辰有暇,何计为欢足解颜。寻芳去,喜南庄最僻,地主非悭。
萧然茅屋三问。有高柳、周遭水一湾。正疏疏雨湿,沙头路滑,微微风绽,树顶花殷。
爽阁东西,危阑曲折,绣砌茵铺草色斑。初经此,果一邱一壑,自可跻攀。
沁园春·清明雨中,周繁露先生招集南庄别业 其一。清代。陆震。 我辈何缘,为童子师,此日殊艰。叹腹中车转,多时不乐,身同匏系,甚日能閒。难得今朝,佳辰有暇,何计为欢足解颜。寻芳去,喜南庄最僻,地主非悭。萧然茅屋三问。有高柳、周遭水一湾。正疏疏雨湿,沙头路滑,微微风绽,树顶花殷。爽阁东西,危阑曲折,绣砌茵铺草色斑。初经此,果一邱一壑,自可跻攀。
玉骢踏尽天南路,更挂征帆向何处。林木还留海燕巢,归人却背秋鸿去。
飞云飞叶满前山,和月和霜度庾关。庾关北下乡园迩,五老香炉相对起。
荷锄且作种瓜人,铁面人知真御史。一疏曾令死者生,又令生者心为死。
西风寒,山酒旨。捧离觞,酌君子。灵蛇有珠蛟有泪,愿借丰城三尺水,报恩报仇报知己。
送饶侍御石帆。清代。陈恭尹。 玉骢踏尽天南路,更挂征帆向何处。林木还留海燕巢,归人却背秋鸿去。飞云飞叶满前山,和月和霜度庾关。庾关北下乡园迩,五老香炉相对起。荷锄且作种瓜人,铁面人知真御史。一疏曾令死者生,又令生者心为死。西风寒,山酒旨。捧离觞,酌君子。灵蛇有珠蛟有泪,愿借丰城三尺水,报恩报仇报知己。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
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
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
下床头鸡鸣,梳髻著襦裙。
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餐,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
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
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
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
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
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
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
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宋代。陆游。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下床头鸡鸣,梳髻著襦裙。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餐,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
萧然天地一闲身,落落羊肠六十春。课子有书延世泽,点金无术疗长贫。
园荒尚喜松筠在,屋古长耽风雨辰。事未息肩惊老大,箕裘还望后来人。
六十自寿二首 其一。清代。安绍杰。 萧然天地一闲身,落落羊肠六十春。课子有书延世泽,点金无术疗长贫。园荒尚喜松筠在,屋古长耽风雨辰。事未息肩惊老大,箕裘还望后来人。
老熊谁能脱,中年子自如。
丹胎三转候,卦气一周时。
倦动身如客,平眠力胜医。
看书亦渐懒,意到或成诗。
老熊。宋代。戴表元。 老熊谁能脱,中年子自如。丹胎三转候,卦气一周时。倦动身如客,平眠力胜医。看书亦渐懒,意到或成诗。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岁晚强颜天禄阁,祇将奇字与人言。
扬子二首 其二。宋代。王安石。 道真沉溺九流浑,独溯颓波讨得源。岁晚强颜天禄阁,祇将奇字与人言。
子嗟丘中亲艺麻,邵平东陵亲种瓜。
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本花。
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
锦屏奇种劚崖窦,嵩高灵药移萌芽。
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
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夸。
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
归来曳履苔迳滑,醉倒闭门春日斜。
车轮班班走金毂,印绶若若趋朝衙。
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
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
宦游嗟我久尘土,流转海角如浮槎。
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
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宋代。苏辙。 子嗟丘中亲艺麻,邵平东陵亲种瓜。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本花。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锦屏奇种劚崖窦,嵩高灵药移萌芽。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夸。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归来曳履苔迳滑,醉倒闭门春日斜。车轮班班走金毂,印绶若若趋朝衙。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宦游嗟我久尘土,流转海角如浮槎。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