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唐代。李白。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墙壁雪白正可作天空,用丹青绘出江海。
浮云不知归还,白鸥日日长在。
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画前欲辞官。
秋色笼罩着松溪和石阶,拂晓的凉意使愁客想把家还。
博平:唐河北道博平郡的博平县,在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北。王志安,生平不详。
粉图:画在粉壁上的画图。
粉壁:用白石灰粉刷的墙壁。
游云:指在外做官的人,一作浮云。
真人:道家称存养本性的得道的人。
挂冠:挂冠,即辞官。冠,帽子。
石磴(dèng):石阶。
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云: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737)而作。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这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粉壁为天、下有江海的绝妙景致,意境极为开阔,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侧面表现出诗人超脱的想像力,虽写观画感受,却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表达出诗人在咏物题画等方面有相当高超的技巧。
“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描绘一幅浮云飘泊不定、在烟云深处寻找鸥鸟身影的景致,意境极为幽闲,表现了作者隐逸的思想、追求自由的精神和旷达的情怀。此两句有紧扣上文,烘托气氛,皆写画中景物:天空、江海、浮云、白鸥,为下文写王志安的归隐之思作铺垫。
“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通过写借用博平真人王志安欲“挂冠”的归隐心,表露出诗人的江海之志。既是明写,亦是喻己。
“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笼罩在“秋色”中的“松溪”、“石磴”无不带有诗人、画家的感情因素。结得自然,而又落脚于“秋”字,自然地点明了寄诗抒怀的时间,从而联想到自已的身世,漂泊不定如浮云一般。“愁客”、“思归”,字里间处处充溢着客居思归的酸楚之情,让诗句意境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云、风、雷、电,天、海、月、日、涛,是李白爱入诗的事物。凌、挥、飞、吼,奔、卷、横、啸是李白最爱入诗的动词。此诗借用“空天”、“江海”、“游云”、“日见”、“带”、“坐”等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不可一世的气势,易使读者产生激昂振奋的感觉,同时描写了画上的美景,又表达了思乡的感情。在诗歌格式上,五言与七言融合一体,也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诗歌特色。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平生照眼玉壶冰,解向朝阳续凤鸣。黄鹄楼前重会面,白莲社里定交情。
疏才我亦怜文举,大雅君应笑正平。贳酒临邛聊复尔,莫令狗监污高明。
赠苏仲豫。宋代。李彭。 平生照眼玉壶冰,解向朝阳续凤鸣。黄鹄楼前重会面,白莲社里定交情。疏才我亦怜文举,大雅君应笑正平。贳酒临邛聊复尔,莫令狗监污高明。
宗人来止,其萃如云。祖考视之,其初一人。分形连气,有百其身。
孰谓同宗,可不同心。愿言不昧,祖考如临。岁时休享,常我顾歆。
祭祖乐章三首 其三 终献。明代。王樵。 宗人来止,其萃如云。祖考视之,其初一人。分形连气,有百其身。孰谓同宗,可不同心。愿言不昧,祖考如临。岁时休享,常我顾歆。
怪石嶙峋刺碧空,东流砥柱仗洪功。标霞特立三千仞,带雾高淩四百峰。
鹤去苔生春冉冉,岚晴雨过日溶溶。是谁识取龙头瑞,不与人间肉眼同。
过锦石有感因赋。明代。梁槚。 怪石嶙峋刺碧空,东流砥柱仗洪功。标霞特立三千仞,带雾高淩四百峰。鹤去苔生春冉冉,岚晴雨过日溶溶。是谁识取龙头瑞,不与人间肉眼同。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烛花红、夜阑共语。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目断帝乡,梦迷雁浦。
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塞鸿归、过来又去。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三登乐。宋代。陈三聘。 南北相逢,重借问、古今齐楚。烛花红、夜阑共语。怅六朝兴废,但倚空高树。目断帝乡,梦迷雁浦。故人疏、梅驿断,音书有数。塞鸿归、过来又去。正春浓,依旧作、天涯行旅。伤心望极,淡烟细雨。
芦叶萍花映白沟,百年塘泺两朝秋。天长马放滹南碛,霜落乌啼代北州。
衰草独寻磨剑石,凉云不散洗妆楼。珠冠只博梁园醉,兄弟烽烟万里愁。
都门怀古 其一。清代。毛澄。 芦叶萍花映白沟,百年塘泺两朝秋。天长马放滹南碛,霜落乌啼代北州。衰草独寻磨剑石,凉云不散洗妆楼。珠冠只博梁园醉,兄弟烽烟万里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