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如绮。

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

译文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注释

元丹丘:李白友人。太白集中有数诗赠与,可参看。坐:同“座”。巫山: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巴山山脉之特起处。巫山屏风,即绘有巫山的屏风。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

巫山:《太平寰宇记》:巫山县有巫山。盛弘之《荆州记》云:沿峡二十里有新崩滩至巫峡,因山而名也,首尾一百六十里。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此盖好大之言也。惟三峡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所谓高山寻云,怒湍流水,绝非人境。神女庙,在峡之岸。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

君:指元丹丘。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

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样子。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见徐安贞《题襄阳图》注。

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绮:华美的丝织物。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历历:分明貌。泛:飘流。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氛氲,盛貌,祥气也。

笑日:向日而笑。发:开放。江客:江行之客。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创作背景

  元丹丘是一位道士,与李白交往很密切。其写作此诗的时间,当在天宝中期。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徐行出烧地,连吼入黄茆。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

悍睛忽星坠,飞血溅林梢。彪炳为我席,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号呶。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

()

别梦醒天涯。怊怅年华。怀人无奈碧云遮。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小字记休差。年经些些。苏州花月是儿家。紫杜红兰闲掐遍,何处蘋花。

()

罘罳玉馆未垂络,水殿玲珑澄碧落。綵扇翻香蛱蝶轻,绡衣簇翅蜻蜓薄。

钓天画永无纤埃,水晶帘动南薰来。三千粉黛放将尽,十二楼台閒自开。

()

窈窕双青蛾,流盼瑶台鹤。自怨锁芳尘,似欲溯寥廓。

()

水虫才出绿波来,细看爬沙上石崖。

化作蜻蜓忽飞去,几时飞去却飞回。

()

天涯踪迹等浮鸥,聚散无端我欲愁。此去江南秋色好,一村黄叶认归舟。

()

万里归来健在身,征衫半杂帝京尘。功名蹇滞雄心耗,儿女团圆笑语亲。

落月几时曾梦李,秋风有客正思莼。敢誇驷马还乡贵,犹是春明下第人。

()

延陵宿望冠三吴,又见熙朝老大夫。

善政旧闻风偃草,清规今信浦还珠。

山川每应精神祷,禾稼全凭润泽苏。

可但邦人歌五袴,也知还客尉焦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