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寺

宿山寺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疏木一作:疏水)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

译文

高耸的群峰寒气逼人,一座佛寺屹立在山顶。

疏疏的树木漏下几点星光,月亮迎着行云匆匆前行。

高山绝顶来人稀少,苍松在林中犹如鹤立鸡群。

一位年过八十的老僧,从未听说过世间所发生的事情。

注释

众岫:群山。岫:峰峦。

精庐:这里指佛寺。

流星透疏木: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的景象。

走月逆行云: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贾岛的《宿山寺》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三。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一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片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合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叹而观止。

  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坐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

  颔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明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

  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鹤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

  尾联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双足未曾落于尘世,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如是,诗人的襟怀意趣不言可知。这正是作者立意的高明之处。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猜你喜欢

绿侵鸡距疏分叶,黄染鹅雏淡著花。暑雨凉风新入画,不将秾艳竞春华。

()

当歌临酒恨难穷。酒不似愁浓。风帆正起归与兴,岸东西、芳草茸茸。楚梦乍回,吴音初听,谁念我孤踪。

藏春小院暖融融。眼色与心通。乌云有意重梳掠,便安排、金屋房栊。云雨厚因,鸳鸯宿债,作个好家风。

()

闻追金马客,振锡万峰阴。西岭元天竺,东来是佛心。

梯楼还见日,绝壑更扪参。归诧风尘士,探珠自宝林。

()

岷峨孕才秀,铜梁嗣临邛。昔托艺苑盟,均年如弟兄。

岂无竹林隽,坦陀让山公。处则若渊停,沛则九有丰。

五领开府节,三奏保障功。谈笑杯俎间,立除肘腋凶。

既表文士用,复解书生穷。追锋一召入,立拜留侯封。

黔黎既膻悦,翰管亦景从。而我独何为,亹亹称赤松。

()

秋浩荡中遥指点,一螺许是定王城。

()

黄獐雄领雌,青猿母抱子。一落罝网中,城市就生死。

不如图画上,山深石泉美。永无罝网忧,精神自全耳。

爱之写横轴,容易披案几。动静适自感,物我忘表里。

犹疑跳踯去,毫端讵能止。易生名独擅,斯人嗟往矣。

后来称李范,赠君君勿鄙。纵令笔未妙,犹胜负涂豕。

()

满坞东风去路遥,野桃开处遍山椒。

林疑玉洞仙何在,花醉红颜酒未消。

飞雨乱浮春水渡,蒸霞偏染夕阳桥。

含情怅望门前立,崔护重来鬓已凋。

()

独掩衡门花盛时,一封书信缓归期。

南宗更有潇湘客,夜夜月明闻竹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