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庵寺桃花

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猜你喜欢

皎皎东林月,初看法镜升。殿沉中夜磬,松隐上方灯。

兴剧催银斝,诗成转玉绳。地非庐霍胜,天许著名僧。

()

瘦马兀瞢腾,荒鸡号莽苍。

丝窠罥朝露,篱落万珠网。

宿云拂树过,飞泉擘山响。

老桑局潜虯,怪蔓挂腾蟒。

山行何许深,空翠滴羁鞅。

酿愁积雨寒,破闷朝日放。

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钲上。

浮动草花馥,清和野禽唱。

仆夫有好语,沙平路如掌。

惟忧三溪阻,桥断山水涨。

()

潜颖隐九泉,女萝缘高松。紫芝列红敷,丹泉激阳渎。

()

远近人家住,过桥路尽通。

野田行瘦马,浅渚聚群鸿。

地静微泉响,天寒落日红。

若非身作吏,不道是城中。

()

萧然非俗亦非僧,尚被红尘浣姓名。辜负东篱今岁菊,客窗晨树听鸡鸣。

()

贤圣生不数,五百斯其期。获麟事已遥,白鹿乃在兹。

濂溪指迷途,朱陆分两岐。其人虽不作,其言尚可师。

嗟予不自量,独往矢不疑。玄精惑异趣,难闻悲后时。

荏苒历二纪,彷佛见津涯。望望足莫前,如有神鬼司。

日月宁再与,虚知竟何禆。感此未皇安,三益恒所须。

朅来遵故躅,庶几或见之。精爽俨如在,荆榛多蔓枝。

在昔义利谈,闻者曾涕洟。悠悠今古心,岂伊异所思。

川谷耀馀彩,竹树含新滋。披衣冈阜巅,濯缨溪水湄。

怀哉祗于役,日夕伤迟迟。

()

画槛晶帘捲,流萤绕翠桐。蜘蛛临螟织,菡萏映堤红。

花影留池水,钟声带晚风。倚栏吹玉笛,月上小桥东。

()

发岁徂南征,江路纡上游。俶装被霜雪,驾言发皇州。

历览岱峄阳,涉乱淮湖流。飞云傍转毂,皓魄随行舟。

观涛海门出,采华京口浮。潺湲弄湖水,棽丽扬翠斿。

阅军战舰罢,击汰棹女讴。侧闻东海神,具礼倾十州。

嘉哉静姝子,不字非其畴。翩翩金马彦,养疾栖林丘。

相逢话离索,迨此东风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