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庵寺桃花

庆庵寺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

译文

当年的桃源人为了避秦之乱,找到这么一个男耕女织的佳地,但他们没有年历记载,只是看到桃花盛开,才知道是新的一年来到了。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让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随水流出,为的是怕再有打渔人见到水中桃花,随水找到洞口进来啊!

注释

庵:古时的庙的名称,和尚住居为庙,尼姑居处为庵;亦有把文人的书斋称为庵的。

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渔的人顺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泂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

桃红:桃花开放。

遣:让。津:渡口。这里进入桃花源的洞口。

  处于南宋末年的谢枋得,对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统治者花天酒地,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动荡之中,过着艰辛的日子。诗人见到庆金庵的桃花盛开,并没有引起他观赏的兴起,而是从桃花源流水,联想到了桃花源这个理想中的地方。诗人由此落笔,驰骋想象,写下了这首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绝句。首句从桃花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源,并用一“寻”字写出是“避秦”的好地方。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欢度着幸福的年月,无忧无虑,连后来的汉及魏晋这些朝代都不知道,自然更会知道神州又经过盛唐、二宋这些年代了。他们是如何计算历法呢?“桃红又是一年春”,是靠桃树开花,才知又是一年。虽写得是计算历法的方法,但表达的诗意却远不仅如此,而是更进一步形容了这个美妙的绝俗之地。三四两名在,作者又从实景出发,“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一开,万一随流水出洞口,再有渔人发现怎么办呢?如果我在那里,就决不会让桃花落入水中。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桃源的向往。当然,这种桃源佳景,只是向往而已,当时世上除了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人民过着动荡不定生活,哪还有这样的乐园呢?

谢枋得

谢枋得(1226~1289年):南宋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

猜你喜欢

西施谩道浣春纱,碧玉今时斗丽华。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艳,醉舞双眸敛鬓斜。

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

客次驱车此地过,孤城形势郁嵯峨。高秋树老栖鳷鹊,落日坟荒卧骆驼。

访事已无知郭隗,伤心莫更说荆轲。十年燕草悬吾目,怕触萧风未敢歌。

()

闻说秋防急,安危寄阃臣。

无心致羔雁,有分上麒麟。

毡帽环吾境,纶巾赖此人。

晋朝陶庾辈,岂必靠江神。

()

花傍高楼日傍杨,帝家居处本无方。一州亦属君臣地,大统宁分父母乡。

黑夜吼龙蛇草湿,碧天低雁马台荒。今朝沛里浮云外,古驿鸟歌归路长。

()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

我王宗胜道,驾言从所之。辎轩转朱毂,骊马跃青丝。

清渠影高盖,游树拂行旗。宾徒纷杂沓,景物共依迟。

飞梁通涧道,架宇接山基。丛花临迥砌,分流绕曲墀。

谁言非胜境,云山独在兹。尘情良易著,道性故难缁。

承恩奉教义,方当弘受持。

()

堂上一天水,秋风叫白鹇。

地偏游客少,阔水钓徒閒。

怀古楼宜野,浇蔬月在山。

驾言寻旧好,款款到芦湾。

()

幻身到处等空虚,习气依然未扫除。

柏树子边寻祖意,栴檀林下伴僧居。

三千世界初无碍,十二时辰得自如。

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