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秋: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大雁)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弈秋是第一个史上有记载的的围棋专业棋手,也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从事教育的围棋名人。关于弈秋的姓名,清代学者焦循《孟子正义》里作有说明:古之以技传者,每称之为名,如医和、卜徒父是也。此名弈秋,故知秋为其名,因通国皆谓之善弈,故以弈加名称之。

  弈秋是幸运的,春秋战国延续五百年,他是留下名字的唯一的一位围棋手,也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位棋手。

  

  围棋见于我国史籍最早的记载,是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七百年的历史了。弈秋是见于史籍记载的第一位棋手,而且是位“通国之善弈者”。关于他的记载,最早见于《孟子》。由此推测,弈秋可能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也可能稍早一些,由此也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出现弈秋这样的高手,说明当时围棋已相当普及,可以肯定,像弈秋这样的国手不只一人。

  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所赞通国善弈,虽未明定专称,已类似后代所称国手,并成为象征性名词。后世称某高手为“当代弈秋”者,即意味着其水平与国手相当。弈秋是当时诸侯列国都知晓的国手,棋艺高超,《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由于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天鹅)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学棋要专心,下棋也得如此,即使是弈秋这样的大师,偶然分心也不行。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悠悠的笙乐,飘飘忽忽的,如从云中撒下。弈秋一时走了神,侧着身子倾心聆听。此时,正是棋下到决定胜负的时候,笙突然不响了,吹笙人探身向弈秋请教围棋之道,弈秋竟不知如何对答。不是弈秋不明围棋奥秘,而是他的注意力此刻不在棋上。

  这两则小故事都记载在史书上。人们把它记下来,大概是想告诫后人们,专心致志是下好围棋的先决条件,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猜你喜欢

夜夕更筹永,霜飞岁籥空。

斗杓常记候,蟾晕豫知风。

过雁惊流弋,衰萤恋故丛。

可堪乡思发,梦绕免园东。

()

平生性僻耽山水,不愿加封万户侯。

但得双鱼长到眼,未须万壑更争流。

只今奇绝齐三洞,自昔流传遍九州。

记得当年小盘礴,坐令炎赫变清秋。

()

人皆爱陈子,新雨尚能来。

但使门多客,何嫌室自埃。

弓旌无远野,城郭有遗才。

底日常侯舍,传声四辈催。

()

天池水落华开莲,绣衣呼宾倾玉船。赏花对酒诵佳句,香彻鼻观头风痊。

韩公思摘太华实,陶令不结东林缘。何如君有第一朵,池上许我清芬连。

()

一酌村醪一曲歌。回看尘世足风波。忧患大,是非多。纵得荣华有几何。

()

书云节物动冠裳,愧我从军乐事妨。

听得邻家响丝竹,壮怀无处不凄凉。

()

我向诗中为活计,君於酒里作生涯。

世间乐事惟诗酒,各自风流占一家。

()

蟠桃三熟,正清霜吹冷,爱日烘香。小试芳菲,时候无限风光。洛滨老人星见,□少室、云物开祥。丹青万江,熊兆昆台,凤举朝阳。
向元枢曾辅岩廊。记名著金瓯,位入中堂。梦熟钧天,屡惊颠倒衣裳。黄发更宜补衮,归去定、军国平章。管弦珠翠,兰玉簪缨,岁岁称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