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

译文

塞上的夜,沉沉如水。月落的时候,秋霜满天。罗衾不耐五更寒。曾几何时,小园香径,人面如桃花。你牵着她的手,闭着眼睛走,也不会迷路。

那时的翠被,是多么的温暖。那时回廊下,携手处,花月是多么的圆满。如今,边塞。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你只能一遍一遍数自己的寂寞。守护一朵小小的灯花。在梦中,已是十年飘零十年心。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严霜:严寒的霜气。霜起而使百草衰萎,故称。絮:飞絮。

斜汉:即天河、银河。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

毡(zhān)帷(wéi):毡做的毛毯。

香篝(gōu):熏笼。古代室内焚香所用之器。陆游《五月十一日睡起》:“茶碗嫩汤初得乳,香篝微火未成灰。”

疏钟:稀疏的钟声。

穗(suì):谷物等结的穗,这里指灯花。

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词人来到塞外之地,感受到北地的苦寒与凄凉,又恰逢爱妻离去,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全词围绕着边塞的寒夜进行描写。

  上片全是用的景语,词人用“严宵”“拥絮”来透露塞上寒夜的寒冷,也从中透露出自己凄苦的心境。“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首句就写出夜的寒冷,这里的“絮”做两个解释,一个是上文所提到的棉被,意思便是半夜用被子裹着身体,还有一个就是指柳絮般的雪花。整句的意思便是严寒卷起雪花,令其如柳絮般飞舞在空中。不过从“频惊起”这三个字来推敲,这里的絮当做棉被来解释。因为夜里太过寒冷,几次从睡梦中被冻醒,屋内尚且如此,屋外的旷野上更不用说了,“扑面霜空,斜汉朦胧,逼毡帷火不红”。天空寒雾迷漫,银河仿佛横亘在夜空上的河流,被寒气所笼罩,在这样的天气下,军营里的炉火,再怎么添加柴火,也是烧不旺的。

  下片词人便峰回路转,从景转心,开始了联想、回忆、幻境相结合的心理描写。“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香篝翠被浑闲事”,一段似梦非梦的描述,仿佛让读词的人与他一同回到了温暖的家中,守着暖炉,怀拥翠被,温暖舒适。这里的描述并非完全是身体上向往的舒适,更多的则是表达心理上的一种向往,向往自由轻松、宽松舒适的环境。“香篝”是古人在室内焚香所用的器具,而”翠被“则是背面鲜丽柔软的被子,这两样事物看似是纳兰对家的渴望,纳兰也知道这一切都是“浑闲事”,他“回首西风”,妻一切不过是想象出来的美梦一场罢了。最后两句:“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这时词人听到稀疏的钟声,而帐中只有“一穗灯花”,在灯光朦胧中,作者如在梦中,不知身在何处,孤凄情怀,只能以词写心,托物言志。

  这首词写塞外的苦寒、孤寂、霜气卷着雪花阵阵飞起,扑面而来的是冬日寒冷的天空,情景交融,词人用词精妙,令人哀婉叹息。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你喜欢

树有深根水有源,音容梦寐记生存。堂中日日蘋蘩荐,不称从来罔极恩。

()

绿波如美人,名山似良友。故交萦梦寐,家山别已久。

兹晨觌群皱,若揖若招手。彷佛会面初,合志托侪耦。

或泽如少年,或苍如耆耇。或好如自爱,或奇如独负。

或如望矫足,或如思頫首。或如吟耸肩,或如笑哆口。

或据厂如坐,或连冈如走。或戴树如冠,或垂藤如绶。

貌或庄且严,品或端更厚。质或理而文,气或静以寿。

左右应不暇,仓猝遇惟偶。拟翻志乘名,一一记谁某。

山花知我来,烂漫吐红黝。山鸟知我来,啾啁竞呼雊。

山云知我来,滃郁自纷纠。山灵知我来,万象各开剖。

昌黎赋《南山》,卓荦得未有。我笔弱不振,报之愧琼玖。

层峦影摇江,一别清且浏。俯窥明镜妆,亦不我訾丑。

山川能娱人,有美且兼受。

()

柔金老火苦相鏖,千里骎骎地不毛。

忽遂所祈欣欲舞,举蒙其利润於膏。

昭苏田畯禾千顷,饱满舟人水一篙。

我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付诗豪。

()

霜风落木千山远。护霜云散晴曦暖。潇洒小旗亭。山花照眼明。
粉妆匀未了。一捻春风小。把酒恨匆匆。深情妩媚中。

()

亭亭风度出尘寰,翠竹高梧集凤鸾。诗思剩传唐制作,家声不堕汉衣冠。

南柯梦断秋风惨,北海樽空夜月寒。正是乡人哀不尽,兽袍乌帽画中看。

()

我明经学统前修,上下千年大义留。更补词臣耑进讲,不虚圣志在春秋。

()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片玉山中结草堂,门前流水似沧浪。竹阴覆几琴书润,花气薰窗笔砚香。

四海诗名唐李杜,一时文采汉班扬。近闻高士增新传,好纪淮南老更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