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

()

译文

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

岭猿越鸟的鸣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因为今日遇赦北归又和好友同行,似乎猿鸟声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注释

湘: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湘中:指湖南郴州。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绝徼: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

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

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3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张署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贞元二十一年)春,遇大赦同到郴州待命;同年秋,两人同被任命为江陵府参军。这首诗是韩愈、张署同赴江陵途中所作的。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作者和张署遭贬后同时遇赦,诗中有遇赦北移的愉快心情,虽也有对新任职务(江陵府参军)的不满,但总的说来,喜多于悲,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当初韩愈和张署二人同时遭贬,韩愈为阳山令,张署为临武令,都在极为边远荒蛮的边塞之地。前途的阴霾,环境的恶劣曾让二人壮志顿消,感慨于仕途的浮沉不定和自己的遭遇而黯然泣下。此时忽逢大赦,得以脱离偏远的蛮荒之所,于是诗人止住哭泣,“休垂绝徼千行泪”,和张署“共泛清湘一叶舟”,赶往江陵赴任。猿啼鸟鸣本是哀音,是孤寂、愁苦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却故写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觉可爱,进一步将内心的喜悦表露出来。韩愈此为反话正说,令人觉得更有韵味。其用心不可谓不巧,其立意不可谓不绝。

  全诗用湘江泛舟的乐趣来排解往昔的忧伤,用朋友情谊的温暖来慰藉当前的苦闷,用语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的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你喜欢

春色随人类转蓬,峭寒天气尚东风。梅阴子密遮楼翠,药槛花飞压草红。

催促丁年愁隙影,消磨卯饮费诗功。怪他雏燕无离思,镇日呢喃小阁中。

()

猗猗青衿子,励志各有图。逸志凌天云,丽作惊九区。

或为庙廊器,或为章句徒。华丰实乃啬,枝荣干还枯。

岂若铲雕琢,逖为君子儒。所需出所养,与世作匡扶。

蓺谷谛嘉种,种木审良株。我诗揭堂左,百尔慎所趋。

()

九日渡头人,迎风倚孤棹。

江空落日远,入夜生余照。

无菊亦无侣,开尊自相劳。

红叶点鸥波,青烟出渔灶。

()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

酴醾水仙皆玉英,请借汝南言以评。水仙内润叔慈似,酴醾外朗似慈明。

()

鲁港停舟处,相逢故老谈。河鱼时泼剌,江燕又呢喃。

带雨张帆腹,临风拂剑镡。百年董狐笔,愤死木绵庵。

()

琴尊度岁华,清兴浩无涯。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

沙浮惊立鹘,池小聚鸣蛙。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

()

春涨侵高岸,春云裹乱山。

倒迁杨柳活,斜倚桔槔闲。

世味老方淡,花时晴最悭。

东风嗔懒动,故故撼紫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