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住一师:僧人,一作匡一师。
无事:无端。
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帝城:指京城长安。
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
西峰:指庐山。
炉烟:亦作“ 炉烟 ”。
李商隐曾于开成元年(836)奉母迁居济源(今河南境内),在济源玉阳山学道。此诗为诗人听到帝城的晓钟,怀念僧友住一而作。
首联点明诗题“忆”字。以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大师借指住一,既暗写其不凡,又表达了仰慕之情。为了合乎格律,诗人将晓钟加以倒装,以“钟晓”出之,此句写诗人听到京城的晓钟后,联想起住一所居山寺的钟声,想起久别的朋友。由于寺院的晓钟对于尘世中凡夫俗子来说,既宣告着宁静安详的结束,又预示着喧嚣熙攘的到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而感觉敏锐的诗人更能由此激起其内心的深层次体验,回忆起过往的相关人事,因此,本诗的“钟晓”意象也就能加入到对后世读者影响深远的唐诗钟声意象群落之中,成为唐代文学的一部分。尾联从”忆”字着笔,写两人在前一年的冬季,聚首青灯古寺,品茗吟诗,围炉夜话。以“炉烟”之“消尽”、“寒灯”之“晦”的物态变化来写夜色深晚,从时间上久写畅叙未眠之状,表达两人情谊之深。结句为一奇境宕出,写两人彻夜畅叙后清晨所见之雪景——馒天皆白,雪压松枝,好一个银色世界,好一个傲写青松。这景色不仅表现环境清绝高洁,而且还富合着住一不染一尘的高洁出世形象。
此诗构思巧妙,其一表现为以东晋高僧慧远作比,其二表现为景物烘托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全诗除首句“别远公”外,无一语言及住一,然而“炉烟”、“寒松”、“童子”、“雪松”及山寺晓钟声中无不有其人在。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山翁自爱缊袍宽,白发尤宜制鹖冠。蓬巷三年贫不病,竹书一箧老仍看。
䲭鸦乱噪丹枫晚,鸾凤稀来翠柏寒。渺渺江湖交友绝,空闻渤海沸狂澜。
偶成。元代。梁寅。 山翁自爱缊袍宽,白发尤宜制鹖冠。蓬巷三年贫不病,竹书一箧老仍看。䲭鸦乱噪丹枫晚,鸾凤稀来翠柏寒。渺渺江湖交友绝,空闻渤海沸狂澜。
冉冉孟冬尽,熙熙如暮春。风光不恶夜,月色故亲人。
栖鸟为三益,空仓是四邻。偶然成小步,幽意欲谁论。
冬夜独步。明代。王世贞。 冉冉孟冬尽,熙熙如暮春。风光不恶夜,月色故亲人。栖鸟为三益,空仓是四邻。偶然成小步,幽意欲谁论。
飞云障碧江天暮。杏花帘幕黄昏雨。翠袖怯春寒。有人愁倚阑。
天涯芳草路。目送征鸿去。人远玉关长。尺书难寄将。
菩萨蛮(春日呈安国舍人)。宋代。杨冠卿。 飞云障碧江天暮。杏花帘幕黄昏雨。翠袖怯春寒。有人愁倚阑。天涯芳草路。目送征鸿去。人远玉关长。尺书难寄将。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
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明代。李东阳。 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欲借剪刀峰下景,好裁一半与平分。
谁遣孤标最晚芳,寒蜂冷蝶尚能狂。不禁清瘦西风紧,薄洗铅华晓露香。
照影一樽聊作伴,诛茅三径莫相忘。他年载酒能来否,相见悬知话更长。
洛阳九日次韵县尉 其一。宋代。赵鼎。 谁遣孤标最晚芳,寒蜂冷蝶尚能狂。不禁清瘦西风紧,薄洗铅华晓露香。照影一樽聊作伴,诛茅三径莫相忘。他年载酒能来否,相见悬知话更长。
少小从君游,忽已各壮年。蒙铜未披发,忧孽故熏煎。
羡君怀利器,吾宗秀而贤。刮摩尽结实,涵揉归本源。
圣处猛自力,人物方渺然。
送子谨叔 其四。宋代。杜范。 少小从君游,忽已各壮年。蒙铜未披发,忧孽故熏煎。羡君怀利器,吾宗秀而贤。刮摩尽结实,涵揉归本源。圣处猛自力,人物方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