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译文一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 :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译文二

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

(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

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注释

啭: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

始知:现在才知道。

不及:远远比不上。

参考资料:

1、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89 .

2、刘永生 .宋诗选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 :59 .

3、黄进德 .欧阳修诗词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88 .

画眉鸟 创作背景

  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参考资料:

1、刘永生 .宋诗选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 :59 .

2、黄进德 .欧阳修诗词文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88 .

  这首篇借咏画眉以抒发自己的性灵,诗题一作《郡斋闻百舌》。画眉、百舌,都是声音婉转的鸣禽,诗人在《啼鸟》诗中也写过“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可见他对“林间自在啼”的欣赏,这儿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出诗人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贬为知州知县,此两句大概有所寄托。

  欧阳修的《画眉鸟》,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嫣红姹紫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啭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里也要了解的是,作者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写作此诗的心情也就可知了。

  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新月已在天,余霞犹隐树。柔橹漾清波,直随塔影去。

不闻水际钟,但闻烟中语。借问隔船人,僧庐向何处。

()

帝室经营始,高州馈饷多。犹存数纸在,已是百年过。

勋业麒麟阁,英雄《敕勒歌》。汉廷功第一,只合数萧何。

()

杨花漠漠暗长堤,春尽人愁鸟又啼。鬓发近来生处白,

家园几向梦中迷。霏微远树荒郊外,牢落空城夕照西。

唯有年光堪自惜,不胜烟草日萋萋。

()

夜雨暗添西涧水,春风开遍北楼花。

()

贫居苦湫隘,无术逃炎曦。

穿地作幽室,颇与朱夏宜。

宽者容一席,狭者分三支。

芳草植中唐,嘉卉周四垂。

讵堪接宾宴,适足供儿嬉。

自问安取法,前修果慕谁。

非如太古民,营窟避寒威。

又非学射人,空石专致思。

又非沮漆俗,陶复习西夷。

又非楚司马,金奏相宾仪。

又非郑伯有,壑谷甘糟醨。

又非越五子,丹穴免忧危。

又非张巨和,崇岩立师资。

所慕於陵子,欲效蚓所为。

微竅足藏身,槁壤足充饥。

养生既无憾,此外安敢知。

唯祈膏泽布,歌啸乐余滋。

岂羞泥涂贱,甘受高明嗤。

何言清尚士,善颂形声诗。

困剥固未尝,进复敢终辞。

()

百灯千灯,从一灯起。有处动地放光,无处放光动地。

问讯灯明如来,惯打者般行市。

()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轻抛一点入云去,

喝杀三声掠地来。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

使节江关外,归舟风雪前。同来怜远道,别去惜离筵。

草绿曾游地,苔荒旧种田。越台回首日,春满五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