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
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酒星:古星名。也称酒旗星。
酒泉:酒泉郡,汉置,在今甘肃省酒泉市。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大道:指自然法则。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1-853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3、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
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
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
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游武夷九曲。明代。林鸿。 秋风泛瑶棹,爱此佳山川。九曲溯流月,数峰标暝烟。开辟自天地,飞升有真仙。石上蜕金骨,云中鸣夜弦。伊余探古迹,得复穷幽玄。閒招木客饮,醉向天坛眠。不见紫阳翁,徒歌白云篇。余怀在渔钓,即此应忘筌。
圆盆为池底,方石为池铉。贮水无多子,涵光亦有焉。
影随庭下树,云度镜中天。好似人心静,森然万象全。
锦城馆杂题十三首 其九 盆池。明代。薛瑄。 圆盆为池底,方石为池铉。贮水无多子,涵光亦有焉。影随庭下树,云度镜中天。好似人心静,森然万象全。
猛士悲歌起大风,酒徒连夜入新丰。闻诗东阁虚陪鲤,奏伎长杨较射熊。
前席少年方哭汉,后车元老待和戎。谁怜虎帐横经客,差戴儒冠误乃公。
留别何夫子。明代。邝露。 猛士悲歌起大风,酒徒连夜入新丰。闻诗东阁虚陪鲤,奏伎长杨较射熊。前席少年方哭汉,后车元老待和戎。谁怜虎帐横经客,差戴儒冠误乃公。
驹隙难将岁序留,相看霜鬓各盈头。益公为待明农日,重约诚斋共唱酬。
八赤舟中东芗林 其四。唐代。全祖望。 驹隙难将岁序留,相看霜鬓各盈头。益公为待明农日,重约诚斋共唱酬。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
近海饶风春足雨,白须太守闷时多。
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
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
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唐代。白居易。 有花有酒有笙歌,其奈难逢亲故何。近海饶风春足雨,白须太守闷时多。平阳音乐随都尉,留滞三年在浙东。吴越声邪无法用,莫教偷入管弦中。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
吴鸡鸣隔山,江月半在水。
啮啮出岸潮,霅霅入蒲苇。
解{左纟右乍}泛明镜,接天知几里。
我家今不遥,正住句溪尾。
早发。宋代。梅尧臣。 吴鸡鸣隔山,江月半在水。啮啮出岸潮,霅霅入蒲苇。解{左纟右乍}泛明镜,接天知几里。我家今不遥,正住句溪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