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

叶恭绰

叶恭绰(1881-1968年),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书香门第,祖父叶衍兰(兰台)金石、书、画均闻名于时。父叶佩含诗、书、文俱佳。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交通系成员之一。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176篇诗文) 

主要成就

  家庭

  叶恭绰(1881年~1968年9月16日)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父,号遐翁、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广州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其五世祖游幕广东。祖父叶衍兰,字南雪,以金石、书画、文艺名世,父佩玱,字仲鸾,诗文、篆、隶靡不精究。

  学术

  家学渊源,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早年以交通事业为己任,力行交通救国。

  中年以后于诗文、考古、书画、鉴赏无不精湛。搜藏历代文物,品类颇广,至为丰富,为保存国宝不遗余力。文献古籍,经其整理,保存者尤多。文字改革,尽心尽力。书法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精楷、行、草体,尤擅大字榜书,雄健豪放,绰约多姿,融会碑帖,自成一家。画则松石梅兰,尤喜画竹,多取元人神韵,秀劲隽上,直写胸臆。

  年登八秩,先后将所藏书画、典籍、文物重器尽数捐献于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市有关机构,以垂永远,令人敬佩。叶恭绰致力艺术运动五十余年,至老不倦,是中国现代书画大师,20世纪著名文人、收藏家,重要的美术活动家和组织者。其著作甚丰,主要有《遐庵诗稿》、《遐庵清秘录》、《遐庵词》、《遐庵谈艺录》、《遐庵汇稿》、《矩园馀墨》、《历代藏经考略》、《梁代陵墓考》、《交通救国论》、《叶恭绰书画选集》、《叶恭绰画集》等。另编有《全清词钞》、《五代十国文》、《广东丛书》、《清代学者像传合集》等。

  事业

  祖父兰台(南雪)为清末翰林,曾官户部郎中、军机章京。父亲中年早逝,在祖父膝下长大,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佳句名世。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毕业。

  清末历任邮传部路政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

  民国后,历任路政司司长、交通部次长、总长、交通部长,并兼理交通银行、交通大学。民国24年(1935年)“上海市博物馆临时董事会”成立,叶恭绰任董事长。民国25年初《中国古泉学会》成立,叶恭绰任副会长。

  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代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

  收藏

  叶恭绰性喜收藏古籍和文物。他花了大量财力,收藏稀世珍宝,如西周毛公鼎、晋王羲之《曹娥碑》、晋王献之《鸭头丸帖》、清初张纯修《楝亭夜话图》等;收藏了大量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如清人词集有5000余种,《全清词钞》有3196家。

人物生平

  解放前

  1902年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1904年起任湖北农业学堂、方言学堂、西路高等小学堂、两湖师范学堂教习。

  1906年捐通判,入邮传部,任总务股帮稿兼办京汉铁路事宜。嗣历任铁路总局建设科总科员兼承政厅机要科员、路政司员外郎、路政司郎中、承政厅佥事、机要科科长、承政厅副厅长、参议上行走、承政厅厅长、铁路总局提调,旋升芦汉铁路督办。辛亥革命时,任内阁议和处参议。

  1912年5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同年任中华全国铁路协会副会长。

  1913年9月代交通部总长;12月改任交通部路政局局长。

  1914年6月任交通部次长兼邮政总局局长,次年6月因故暂行停职。袁世凯称帝时任大典筹备处会办,1916年6月去职。

  1917年7月复任交通部次长,兼铁路督办、邮政总局局长;7月张勋复辟,段祺瑞任其为讨逆军总部交通处处长。

  1918年赴欧洲考察实业,翌年归国。

  1920年8月任交通部总长。

  1921年3月,交通部将原有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改为交通大学,以交通部总长兼校长;5月辞任,12月任梁士诒内阁交通总长,1922年4月去职,出走日本。

  1923年5月,孙中山任其为广州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理广东财政厅厅长,未几辞兼职;7月代理大本营建设厅厅长,统一广东财政委员;11月奉派往东北,与张作霖洽商讨伐直系军阀事宜;12月任广州大本营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4年4月兼盐务督办;8月任中央银行董事;9月去财政部部长职;10月去盐务督办兼职;11月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1925年11月去职。

  1927年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国学馆馆长等职。

  1928年1月任张作霖安国军财政讨论会副会长、中国第一次美术展览会评审员。

  1929年与朱启钤组织中国营造学社,与朱祖谋等组织词社,与龙榆生创《词学季刊》;同年兼故宫博物院常务理事、管理中央庚款董事会董事。

  1931年12月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翌年1月去职。

  1933年任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倡设上海博物馆;同年10月任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

  1934年被聘为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委员会委员,又被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监事。

  1939年在香港发起组织中国文化协进会。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移居九龙。翌年10月转往上海,拒受伪职,以书画自娱。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沪返穗。

  1948年移居香港。

  解放后

  新中国成立后,叶回到北京。

  1951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同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1952年5月任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委员。

  1953年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54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任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叶恭绰还是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之一,曾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停止全国政协常委职务和解聘代理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职务。

  1959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8年8月6日病逝,终年87岁。

  1979年改正了1958年将他划为右派的错误。

  1980年3月中国政协为他举行追悼会,平反昭雪。遵其遗嘱,骨灰葬于南京中山陵东侧仰止亭旁(仰止亭是在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之前,由叶氏捐款修建,以志他对中山先生知遇之情)。

  评价

  叶恭绰除早年致力于交通事业外,生平于艺术、书画、诗词、文物鉴藏无不精通。

  书工楷、行、草,主张以出土竹木简及汉魏六朝石刻、写经为宗。他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笔法雄强朴厚,妍媚动人,自成一家。人称其书有褚之俊逸、颜之雄浑、赵之润秀,誉为当代高手。

  画则竹梅松兰,尤善画竹,秀劲隽上,直抒胸臆。画就辄题诗词。全国性美术展览及书、画团体无不参加。

  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使之不流入外国人之手,他购买了许多珍贵字画、碑帖、磁器、铜器、孤本、善本、外国难得之名著与故宫禁物,装成八大箱,惜均毁于沙面之变。一次他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朝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又先后将全部收藏品捐给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成都等市有关机构,以垂永远。

  为弘扬传统文化,他刻印了很多典籍,尤笃于师友风义,近代文坛名流如文廷式、罗瘿公、潘兰史、曾习经等人的遗作,均系经他整理出版的。他的诗词亦达到很高水平。

  主要著作

  叶恭绰著作甚丰,主要有《遐庵诗》、《遐庵词》、《遐庵谈艺录》、《遐庵汇稿》、《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梁代陵墓考》、《矩园馀墨》、《叶恭绰书画选集》、《叶恭绰画集》等。另编有《全清词钞》、《五代十国文》、《清代学者像传合集》、《广东丛书 》等。

景色琴川一溯回,虞山岚翠镜中开。 寻常三宿能生恋,况复清风满石梅。
()
浅含烟,低带日。斜倚画檐侧。似叶非花,清景自狼藉。殷勤几曲朱栏,愁他压损,长只近、玉人帘隙。 幽梦寂。曾记一径无人,绿阴坐吹笛。浅动风枝,镇扫愁无力。几回淡月昏黄,迷离满地,扶不起、一庭秋色。
()
楼头柳色玉骢嘶。薄忆转成痴。征人辛苦几时归。思君千里蹄。 闲翠被,怅空帷。眉痕趁月低。东风吹梦短长堤。断桥西复西。
()
丝雨黄昏帘半卷。瘦尽梨云,梦也如人懒。十二碧玲声近远。愁多燕子寻难遍。 怕到蘼芜西畔院。草浅心深,踏著情都软。底事离痕吹又满。东风不系回肠转。
()
秋。淡月依人只半钩。清梦远,和雁度西楼。
()
几日青阴消歇了,满林芳絮迷漫。月明楼上杏花残。探芳啼鴂老,失侣燕雏单。 刻意怨春春不管,辜他留取轻寒。夕阳红断小回栏。消魂花落处,吹聚更无端。
()
镜槛移云,桥波度月,园池俊赏堪怜。半亩秋痕,柳丝催织愁烟。残荷已剩无多叶,映凉波、犹护鸥眠。试扁舟、飞渡清波,佳梦重圆。 儿时最忆经行地,几团丝断径,吹絮晴天。短鬓归来,枯枝慵问流年。蓬飘已断乡园计,效忘怀、且语飞仙。更堪寻、屐齿苔踪,青印窗前。
()
不耐园林尽日闲。扶持新绿上雕阑。蕉因着雨心犹卷,燕为衔春力已殚。 临翠槛,写琼笺。东风影事太阑珊。无端送尽余香去,十二帘栊剩晓寒。
()
薄游不暖鸳鸯梦,梨云乍迷清晓。冶思扶春,痴魂警月,占断春莺怀抱。欢悰却恼。甚筝语嫌人,苦弹悽调。露纷空凝,一溪心事落红杳。 绵绵芳草远道。绿波催艇子,桃叶迎早。南浦伤离,西楼锁恨,尘黯秋窗词稿。蔫花拍帽。甚重省当时,倚肩双笑。冷簟疏衾,独眠情味好。
()
甚无端、茫茫情海,掀天波浪如许。刺船风引三山近,清浅蓬莱终古。愁万缕。剩欲写璚笺,青鸟传言阻。银河莫渡。任槎泛归来,支机问取,消息在何处。寻芳侣。 载酒都无情绪。蔫红吹尽休顾。流霞一盏难消受,何况碧桃千树。春且住。见说道、人间莺燕嗟迟暮。鸳鸯不语。但飞去飞来,柔香占取,头白恋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