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炳文

洪炳文

洪炳文(1848~1918),字博卿,号楝园,浙江瑞安人。居浙江瑞安城关柏树巷,花信藏书楼主人,晚清文坛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诗人。洪炳文博学多才,善赋诗词,曾和著名词人柳亚子等人组织南社,以诗会友。
►(110篇诗文) 

主要成就

  洪炳文等成就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产剧最多

  洪炳文的戏曲作品如果是依据剧作数量,是晚清以迄民国的百余年中作品最多的一个。在80年代以前,洪炳文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1983年出版的《文献》月刊曾有人撰文,列出他的戏剧作品为5种;就连搜辑最为完备的《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编著,1985),也仅收录了9种。从80年代初开始搜集洪炳文的作品,已知共有36种。

  开寓言剧先河

  严格说来,中国似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寓言剧。元代康海、王九思等改编的《中山狼》,因是杂剧体制,在演出排场上远没有后来的传奇那么灵活;明代汤显祖改编的《南柯记》,因过多地掺入了禅理,反而削弱了寓言应有的涵义。洪炳文的《警黄钟》、《后南柯》二剧,选择了动物中最具团体意识的蜜蜂与蚂蚁作为主人公,其主旨是抗击外来侵略,直至赢得最后胜利。借寓言影射时事,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此外,在人物造型与演出排场上安排也比较妥贴,可供上演。

  首创禁烟剧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一败涂地,不再拒绝鸦片进口,吸食鸦片者与日俱增,仅永嘉城区开设的烟馆就达五六十家。洪炳文痛感人民沉溺于黑色漩涡不能自拔,于1904年创作了《芙蓉孽》一剧。这是中国第一部禁烟剧,其主旨是全民禁烟,中外齐禁。为了加强宣传效果,洪炳文在剧中特地编了6首道情,借“救苦大仙”之口演唱,针对士农工商兵妇宣传戒烟。

  科幻戏剧的先驱者

  中国戏剧不乏“神仙道化、脂粉灵怪”之类的作品,虽多幻想,却鲜有科学成分。20世纪初发明了气球,洪炳文于1906年创作的《电球游》,便是设想让气球固定在电线杆上用电力驱动,使之成为一种方便的交通工具。本剧便写洪炳文与仆二人共乘电球到金华访问友人。在本剧的《例言》中还附有制造电球的初步设计。此前,洪炳文还写过一部《月球游》,科幻的成分可能更浓, 洪炳文曾在一篇论文中说:“向曾撰《月球游》乐府,曾以飞机上升入月球为说,谓世界将来必产一种能出入氧气之物,人类不需此气而能生存,如水陆两栖物类。又能制贮氧气之气球,为在飞行时机中人呼吸之辅助。此为理想小说,系未来预拟之事,诚航空极工开新之绝学。此时尚未企及,先事言之,人多不信,莽莽前途,愿以俟之来者。” 50年后,洪炳文“先事言之”的预言真的应验了,1968 年,人类终于登上月球。

人物生平

  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戊申,洪炳文降生在瑞安柏树巷九号洪宅。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过去;太平天国义军挺进到浙江,咸丰八年,平阳又爆发了金钱会起义,义军一度攻克瑞安县城。洪炳文的童年就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中度过。起初全家逃难到湖岭一带,后又转到永嘉场的外祖父张振夔家住了下来。这位在当时颇负盛名而又具爱国热肠的诗人就成了洪炳文的启蒙师。

  洪炳文14岁那年回到瑞安。他先后师从林星樵、黄漱兰。18岁入邑庠,直到25岁才成为一名禀生。功名似乎与他无缘,一生中“虽五试十荐,迄不能售”。

  33岁时父母相继病故,丧眼满后一度应聘做了“诒善祠塾”的西席。直到44岁那年,才因年资而被选贡。其间曾应从侄洪锦标之邀,做过江西余江县幕府。戊戌事变后不久,他担任瑞安中学堂的历史地理教席,后又受聘至温州浙江省第十中学任教。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9月,他的好友李遂贤之父李滨出任上江水师统带,驻跸金华,应邀为李滨的幕府。宣统元年(1909)被授予浙江余姚县教谕兼训导,半年后即辞官回乡。

  他一生的大部份时间都在从事写作。1918年农历五月十五 日病卒于家。终年71岁。

安平江上军容整。鼙鼓传来,迸人笳声竞。将自勤王兵用命。

黑旗现出蟾蜍影。

回首南天风鹤警。砥柱中流,保此台南境。屡出奇谋忠勇称。

麒麟杰阁丹青炳。

()

三尺枯桐,弹不出、古人怀抱。空羡那、闲云孤鹤,海天春晓。

抚髀每嗟吾辈晚,着鞭已让他人早。笑闲身、何处寄闲愁,吟诗好。

花落尽,空幽草。梦醒后,馀啼鸟。怅文人、前身孽障,一生难了。

忏悔无从空五蕴,求仙孰是通三岛。且闭门、种菜玩时光,英雄老。

()

秋色上帘栊。霜信难通。堤边砧杵塞边鸿。错认三春桃李放,绚烂东风。

点缀到江枫。暮景霞烘。酡颜人醉绮罗丛。好趁多情流水去,诗句题红。

()

问刘郎、天台归后,一帆花外春雨。云迷洞口人何处,只见绿杨千缕。

忆杜宇、声声渔唱闻遥浦。寻芳寡侣。看红露流香,丹霞似锦,暗逐落花去。

仙山里,可有垂髫儿女。风吹衣袂翩举。武陵闻说秦人在,无异尘寰完聚。

今几许。魏晋渺云烟,莫道沧桑苦。丹青羡汝。待访得桃源,木兰舟畔,添写一枝橹。

()

一帆风顺送归舟。胜景异三秋。湖口钟声,石头山色,都向望中收。

长途风雪须珍重,莫自脱重裘。桑梓谈心,埙篪聚首,备述玉亭游。

()

眉。镇日含颦那个知。问夫婿,深浅入时宜。

()

明月。明月。一年频更圆缺。清明芳草萋萋。绿树阴中鸟啼。啼鸟。

啼鸟。惊醒春闺多少。

()

养疴许久。料是黄花同比瘦。勉阅方书。案上终朝对药炉。

宵深不寐。只有青灯知此昧。残月窗横。不是三更便四更。

()

绿树浓阴阴几许。前度杨花,化作萍无数。舞树歌台回望处。

行人锗记台城路。

楝子花开芳信暮。刻意留春,毕竟春难住。隐几支颐娇不语。

一双胡蝶频来去。

()

两浙从公久。十馀年、衙参听政,槐厅邂逅。抚字催科分殿最,不愧吾民慈母。

偶绾此、铜章墨绶。一载章安初莅治,便商量、小试栽花手:去思颂,万民口。

两家同是忠宣后。念鲰生、同居皖籍,他乡聚首。敬梓恭桑偏谊笃,略分言情希有。

竟不料、来朝马走。他日龙湫来揽胜,待洪崖、再挹浮邱袖。

论文字,一樽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