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 卷五 ·骂鸭。清代。蒲松龄。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葺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邑:县。作者蒲松龄家乡淄川县(今山东省淄博市)。 茸(rong绒)生:细毛丛生。葺,重重叠叠。 医:医治。 翁:称老年人,老头儿。 素:曏来。 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 征:表露,表现。 诡:欺骗。 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某个人」,没有姓名,就说「某甲」。 警:警告。 卒:终于,到底,最后。 窘:尴尬。 因:于是,就。 乃:纔。 良已:完全痊癒。良,真的、果然;已:止,这里指病好了。 攘:窃取。 是以:因此。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三年渴想玉堂红,六月都随一夜风。
却忆去年当此际,一时台府馈筠笼。
六月三日大风雨蔡忠惠家玉堂红一洗而尽因忆。宋代。陈宓。 三年渴想玉堂红,六月都随一夜风。却忆去年当此际,一时台府馈筠笼。
吾爱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云悬狄望,溪水照莱衣。
衣中密密线,绵绵念母慈。寸心逾线长,万里牵慈闱。
拜表昨陈情,微言感天经。明皇务孝理,辍讲归亲庭。
一养重九鼎,三公为之轻。眉云喜色动,剑水赐衣明。
慈孝曷相感,天机所由生。
送张亭溪少宰终养还蜀。明代。湛若水。 吾爱亭溪好,溪亭生孝思。溪云悬狄望,溪水照莱衣。衣中密密线,绵绵念母慈。寸心逾线长,万里牵慈闱。拜表昨陈情,微言感天经。明皇务孝理,辍讲归亲庭。一养重九鼎,三公为之轻。眉云喜色动,剑水赐衣明。慈孝曷相感,天机所由生。
翛然竹树外,茅屋几人家。烟散千峰白,樵通一径斜。
山花堪入馔,石藓试烹茶。父老惊相讯,渔郎何处槎。
光黄山行。清代。阎愉。 翛然竹树外,茅屋几人家。烟散千峰白,樵通一径斜。山花堪入馔,石藓试烹茶。父老惊相讯,渔郎何处槎。
六峰东面一江横,此老逃名竟得名。
山屋到秋惊雨破,野舟终日任潮生。
消愁物已杯中办,得意诗还枕上成。
三十年前携手地,寺门斜月晚钟声。
寄庄定山。明代。李东阳。 六峰东面一江横,此老逃名竟得名。山屋到秋惊雨破,野舟终日任潮生。消愁物已杯中办,得意诗还枕上成。三十年前携手地,寺门斜月晚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