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纪游

庐山纪游
甲戌晨起,四山朝气排闼送青,爽人心目。寺居万木中间,西南其户。早饭后,东林僧如升告归。老僧眉生伴我行。二里,至芦林,有佛屋,当太乙峰西麓。清泉一笕,葭菼苍苍,令人坐山林而发江湖之想。东望五老,南望汉阳、上霄诸峰,突兀趁人。五六里,至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隔岸,与九叠诸峰相连,趾尽于土目湖。《归宗寺志》推为主山,五老、紫霄皆从此分枝。
午后,留行李于万松僧舍,亟欲往观三叠泉。而此间居僧如麋鹿,不肯为向导。仍强眉生同行。沿涧而行,草树蒙翳。路穷则涉水,已复登岸。目之所接,愈入愈奇。孤根耸拔,有石踞其顶,昂首垂耳,张吻而下饮者,犀牛峰也。龙蛇蜿蜒,雷霆砰击者,九叠谷也。自绿水潭而下,怪石凌乱,绝壁俯临,两岸无路。北涯斗坡,若有人迹,可容半足,侧身而上,仅乃得过。老僧不能从矣。计此去大梁津当不远。忽遇担柴而至者,询以三叠泉路,答云距此尚远。会日已衔山,遂寻旧路返,以告眉生。眉生云自一线天北望三叠泉不过半里,乃知为樵夫所绐。盖此泉虽见于太白诗,至南宋始著。朱子从南康迁浙东提举,去后方知之,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惓惓以不见新瀑为恨。我何人斯,游览之迹敢祈胜先贤邪?
太白《庐山谣》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之句。今三叠泉源经九叠谷口然后垂而为瀑其势遇石凡三跌从高而下如银河之挂石梁乃诗家形容比拟之词所谓三石梁者即三叠泉。后人必欲求其地以实之,凿矣。元李溉之谓在开先寺西,黎景高言在五老峰上,或云在简寂观,或云在二峰间,桑子木则以为本无石梁,如竹林之幻境。方以智又以为确然有之,众说纷纭,皆非定论。 (有删改)
()
甲戌日早晨起来,四周山上朝气推门而入,送来满目青翠,令人赏心悦目。千佛寺坐落在万树丛中,门朝西南。早饭后,东林寺寺僧如升告辞回去了。老僧眉生伴我同行。走了两里路,到了芦林,有座佛屋,在太乙峰西麓。(只见)清泉一道,芦荻青郁,使人身处山林因而萌发隐居之想。东望五老峰,南望汉阳、上霄等山峰,高耸逼人。(又走了)五六里,到了万松坪。 铃冈岭在万松坪对岸,和九叠等山峰相连,山脚一直连到土目湖。《归宗寺志》推它为庐山的主山,五老峰、紫霄峰都从这里分枝出去。 午后,我把行李留在万松僧舍,急着想去观览三叠泉。可是这里的僧人却像麋鹿般怕人,不肯做向导。(只好)仍旧强迫眉生同行。路的左边有一条涧,出自大月山,就是三叠泉的源头。沿涧而行,草树遮天。路走完了就涉水,然后又上岸。看到的景色是越往里走越见奇妙。独立高耸,有块巨石高踞山顶,(像一个人)昂首垂耳,张口向下饮水(的样子),那是犀牛峰。山涧像龙蛇蜿蜒,如雷霆砰击(作响)的,那是九叠谷。从绿水潭往下走,怪石凌乱,绝壁高耸,两岸无路可走。北崖陡坡,好像有人的踪迹,可容下半只脚,侧身而上,刚刚能过去。老僧(眉生)跟不上了。估计此处离大梁津应该不远了。忽然碰到一个担柴而来的人,我问他到三叠泉怎么走,他说三叠泉离这里还远着呢。碰上这时太阳已快落山,于是(我)沿着老路返回,把(刚才的事)告诉了眉生。眉生说从一线天向北走到三叠泉不过半里路,这才知道被樵夫骗了。三叠泉虽然早在李白的诗中已经提到,但直到南宋才闻名于世。朱熹从南康军升迁做浙东提举,(他也是)离开后才知道有三叠泉,他文集中《与黄商伯、陈成和诸君书》一文深深以没有见到三叠泉为遗憾。我是什么人,游览的足迹怎敢祈求超过先贤呢? 李白《庐山谣》中有“屏风九叠云锦张,银河倒挂三石梁”的诗句。现在三叠泉源流经九叠谷口,然后下泻成为瀑布,它的水势遭到巨石阻隔,共经历三次跌落,从高而下就像银河挂在石桥上,这是诗人形容比拟的文辞。所谓三石梁,就是三叠泉。后人一定要想找出那个地方来证实它,也真是穿凿附会了。元朝李溉之说泉在开先寺西面,黎景高说泉在五老峰上,又有人说在简寂观(附近),又有人说在(上霄、紫霄)两座山峰之间,桑子木则认为根本没什么石梁,就像竹林的幻境。方以智又认为确实有石梁,众说纷纭,都不是定论。

査慎行:清代诗人,浙江海宁人。 排闼送青:推门送来满眼青葱。 寺:指千佛寺。 笕:引水的长竹管。 趁人:逼人。⑥朱子:朱熹。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猜你喜欢

混沌凿来天地分,蚩蚩鹿豕尚同群。龟图已阐先天画,鸟迹初呈上古文。

肇创礼仪犹罔象,未开风气自氤氲。谁还太古熙熙俗,卉服洼樽读典坟。

()

忽忆襄阳孟浩然,风流名与太湖连。沙材远近青春酒,山舍周回白石田。

何处椒花能媚颂,他乡綵胜舞随筵。思君独步清漳曲,南望魂销倍怆然。

()

疏星澹不芒,破月冷无色。千年塞下曲,忽向窗中得。

当空劲作六龙嘶,四海一声天地寂。长呼渺渺振长风,引起浮云却无力。

此声谁谓非恶声,借问何人有长策。汉家有客北海北,节毛落尽头毛白。

听此空令双泪垂,中原雁断无消息。南枝越鸟莫惊飞,牢落天涯永相失。

江上旧梅花,今夜落谁家?楼头有恨知何事,牵住青空几缕霞。

()

寻幽无十里,阔处见风涛。

绿树雨中密,澹山云外高。

心情亲醉境,愁色上颠毛。

早赋归来引,悠悠误尔曹。

()

笼鹅忆往事,放鹤此重来。小别三千岁,碧桃花又开。

丹还驻妙景,云冷卧香台。清浅蓬莱路,麻姑日几回。

()

芳树年年春色熳。飞絮粘空,总被东风唤。金茧玉蛾寒食半。

永丰坊里天涯畔。

香灺银篝兰烬散。雁柱生尘,侧力鹍弦断。一缕情丝千种乱。

并州快剪裁难判。

()

桔槔引水绕荒畦,病卧蜗庐不厌低。小聚数家秋霭里,平波千顷夕阳西。

亭皋草木犹葱茜,天上风云已惨凄。逋负如山炊米尽,终年枉是把锄犁。

()

北地常苦寒,薪贵更莫比。居人扫落叶,爇火杂马矢。

岂不辨熏莸,彼乃弗得已。多费一束薪,少食一掬米。

金盆烧兽炭,毕生未见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