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

陶庵梦忆 · 卷一 · 砎园
砎园,水盘据之,而得水之用,又安顿之若无水者。寿花堂,界以堤,以小眉山,以天问台,以竹径,则曲而长,则水之。内宅,隔以霞爽轩,以酣漱,以长廊,以小曲桥,以东篱,则深而邃,则水之。临池,截以鲈香亭、梅花禅,则静而远,则水之。缘城,护以贞六居,以无漏庵,以菜园,以邻居小户,则閟而安,则水之用尽。而水之意色指归乎庞公池之水。庞公池,人弃我取,一意向园,目不他瞩,肠不他回,口不他诺,龙山巙蚭,三摺就之而水不之顾。人称砎园能用水,而卒得水力焉。大父在日,园极华缛。有二老盘旋其中,一老曰:“竟是蓬莱阆苑了也!”一老咈之曰:“个边那有这样!”
()
在砎园中,水蒙绕回环其中,这样既得了用水的便利,水又藏在园中仿佛没有一样。寿花堂,以岸堤、小眉山、天问台和竹径为界限,显得曲折悠长,这是利用了水;内宅,用霞爽轩、酣漱阁、长廊、小曲桥和东篱隔开,显得深邃悠然,这也是利用了水;因与庞公池相对,把鲈香亭和梅花禅房截断,显得静谧幽深,这又是利用了水;园沿着城墙修筑,有贞六居、无漏庵、菜园以及邻居小户来交互掩映显得幽静而安宁,这是将水利用到极致了,而水的变化还是要归于庞公池的水。庞公池的水别人看不上,我却能充分利用,使它径自流入砎园,而且不为旁顾,一心一意为我护佑园林,即使旁边的卧龙山蜿蜓曲折,边缘几折想要亲近庞公池水,而庞公池水不为所动。人们都说砎园的建造善于用水,而最终的确也得到水之力。我祖父在的时候,砎园极其华美富丽。曾有两个老人在园中观赏流连,其中一个老人说:“竟然是像蓬莱仙居一样的地方啊!”另一个老人不赞同地说:“那里哪有这里好!”

江南自古以来大户人家热衷于造园修亭,张岱家族世代修建的园林也颇具特色,与上一篇简约美的筠芝亭不同的是,这里展现的“竟是蓬莱间苑”般构思精巧的园林,其中对水的充分利用的巧妙手法也值得后人学习。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茅屋不知得,春来三月深。蛛丝过游目,鸟语自伤心。

谋到野中获,诗随景上寻。何人兼吏隐,吾欲再生今。

()

家学一经在,天香双桂荣。诰鸾凡几轴,符虎又专城。

炎海晴无瘴,阳春政有成。汉家循吏传,黄霸早驰名。

()

盘古当时有远孙,尚令今日逞家门。一车白土将泥项,

十幅红旗补破裈.瓦官寺里逢行迹,华岳山前见掌痕。

不须惆怅忧难嫁,待与将书问乐坤。

()

忆昔君初至,难分喜与悲。天边亲杖屦,雪底见须眉。

屡读三都赋,相为一字师。自今酬唱隔,布袋有遗诗。

()

梵宫楼阁正横虚,俯瞰平畴一幅书。

宿鸟投林迷所自,野貛寻穴失其初。

茅柴熟处功非细,榾柮烧来计未疎。

回首少年观校猎,忽飞一骑射山狙。

()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形体归自然。又何须着意,求田问舍,生须宦达,死要名传。寿夭穷通,是非荣辱,此事由来都在天。从今去,任东西南北,作个飞仙。

()

令名夙兴慕,良觌恨未遑。胡为即长瞑,生死徒相望。

虽无交好故,而独增叹伤。所伤吾道穷,善人日云亡。

深泉永潜寐,封树经几霜。往行有足称,人情自难忘。

爰采一束刍,路远不得将。

()

四海烟尘,一棹风波,经行路难。幸儿孙满眼,布帆无恙,夫妻白首,青镜犹团。

笠泽西头,碧山东畔,又与梅花共岁寒。新年好,有茅柴村酒,荠菜春盘。

帝人莫笑儒酸。已烂熟思之不要官。任伏波强健,驱驰鞍马,磻溪遭遇,弃掷渔竿。

霜满朝靴,雷鸣衙鼓,何似农家睡得安。闲亭里,唤山童把盏,野老交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