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盖自凤凰鸟兽,以至巴渝夷鬼,无不能舞能歌,以灵机自相转活,而况吾人?奇哉清源师,演古先神圣八能千唱之节,而为此道。初止爨弄参鹘,后稍为末泥三姑旦等杂剧传奇。长者折至半百,短者折才四耳。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使天下之人无故而喜,无故而悲。
或语或嘿,或鼓或疲,或端冕而听,或侧弁而咍,或窥观而笑,或市涌而排。乃至贵倨弛傲,贫啬争施。瞽者欲玩,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寂可使喧,喧可使寂,饥可使饱,醉可使醒,行可以留,卧可以兴。鄙者欲艳,顽者欲灵。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然则斯道也,孝子以事其亲,敬长而娱死,仁人以此奉其尊,享帝而事鬼。老者以此终,少者以此长。外户可以不闭,嗜欲可以少营。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也哉。
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讫无祠者。子弟开呵时一醪之,唱罗哩连而已。予每为恨。诸生诵法孔子,所在有祠;佛老氏弟子,各有其祠。清源师号为得道,弟子盈天下,不减二氏,而无祠者,岂非非乐之徒,以其道为戏相诟病耶。
此道有南北。南则昆山之次为海盐,吴浙音也,其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之。自喜得治兵于浙,以浙人归教其乡子弟,能为海盐声。大司马死二十余年矣,食其技者殆千余人。聚而谂于予曰:「吾属以此养老长幼长世,而清源祖师无祠,不可。」予问:「倘以大司马从祀乎?」曰:「不敢。止以田、窦二将军配食也。」予额之,而进诸弟子语之曰:「汝知所以为清源祖师之道乎?一汝神,端而虚。择良师妙侣,博解其词而通领其意。动则观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则思之。绝父母骨肉之累,忘寝与食。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为旦者常自作女想,为男者常欲如其人。其秦之也,抗之入青云,抑之如绝丝,圆好如珠环,不竭如清泉。微妙之极,乃至有闻而无声,目击而道存。使舞蹈者不知情之所自来,赏叹者不知神之所自止。若观幻人者之欲杀偃师,而奏《咸池》者之无怠也。若然者,乃可为清源师之弟子,进于道矣。诸生旦其勉之,无令大司马长叹于夜台,曰,奈何我死而此道绝也。」乃为序之以记。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

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足宜。

原庙荐来应已久,黄莺犹在最深枝。

()

中朝鹄发俊,得谢宠安车。

碧落超新秩,承明别旧庐。

叔时今老矣,司寇此归欤。

画有封厨秘,诗多乙牍馀。

云情元自远,舟意本常虚。

酌酒朋三寿,挥金辈二疏。

深恩仍给俸,令子复将舆。

几日西清对,留光惇史书。

()

红花飞。白花飞。郎与春风同别离。春归郎不归。
雨霏霏。雪霏霏。又是黄昏独掩扉。孤灯隔翠帷。

()

热血盈腔,合洒向、蛟宫雁漠。却因甚、销磨精气,单寻研削。

噩梦于今真怕做,人身似此宁非恶。叹步兵、穷泪已无多,休轻落。

思卖酱,空调芍。便挟弹,空驱雀。漫回头往事,都堪大噱。

一饭谁怜韩信饿,九原不见田光作。倘山阿、有鬼寄书招,欣然诺。

()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

帝曰简才能,旌贤在股肱。文章礼一变,礼乐道逾弘。

芸阁英华入,宾门鹓鹭登。恩筵过所望,圣泽实超恒。

夏叶开红药,馀花发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预文朋。

()

风惨云低月欲堕,路上荒村愁僻左。

萧条横道屋三间,伛偻迎门僧一个。

夜深山换声砉然,恐来吹灯不敢眠。

明朝踏雪又西去,千叠万重山屈盘。

()

舟在此溪滨,披图看愈亲。

须知堂上客,便是画中人。

潇洒苍葭映,舂容碧浪春。

秀山帝发派,秋浦净为邻。

飞鹭来窥影,游鱼可数鳞。

饮兰须卷去,聊以辟京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