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忄登居第。禄山陷东都,忄登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忄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
“吾以绝世事,岂可复到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叹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
“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
今既见,无可逃之。公当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
三日,往观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后十三年,自洛还吴,赴其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不知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一。
王元章《送僧归中竺》诗:
天香阁上风如水,千岁岩前云似苔。
明月不期穿树出,老夫曾此听猿来。
相逢五载无书寄,却忆三生有梦回。
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梅树几番开。
苏轼《赠下天竺惠净师》诗: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作三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来慰别情。
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说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汛舟清川渚。遥望高山阴。

川陆殊涂轨。懿亲将远寻。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乐会良自古。悼别岂独今。

寄世将几何。日昃无停阴。

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曷为复以兹。曾是怀苦心。

远节婴物浅。近情能不深。

行矣保嘉福。景绝继以音。

()

前日是中秋。婵娟为我留。画图间、主劝宾酬。忙处偷闲谁得侣,真意度,淡交游。薇省老参谋。三台一举头。鲁祥麟、憎重儒流。今岁彩衣还有伴,方衮衮,庆公侯。

()

回首羊肠谢险途,归来还自旧陈湖。他年故有寻僧兴,何处青山酒一壶。

()

好风如缕月如圭,破晓乘轺西复西。野涨忽迷三里渡,村讴犹唱六郎堤。

一鞭古驿寻沙远,几树垂杨映水低。稍喜红曦犹未透,趁凉且自过前溪。

()

人言琅琊贤,我独未曾说。长揖交戟中,左右惊吐舌。

()

不临水曲与山隈,却在天台独自开。

幽韵可居兰友上,孤标惟许竹君陪。

广寒仙子云中下,姑射射人海上来。

冰玉皎然清彻骨,南廊亦欲斸根栽。

()

彼美石氏姝,相逢绿阴早。

借问此何时,清霜下百草。

舞裙冷猩红,自作背时好。

谁家返魂香,招以华素颢。

水霞晚犹鲜,山日寒更杲。

燕逝蝉无声,园林迹如扫。

饰明以惊昏,岂昧出处道。

飘零余寸丹,耿耿岁华老。

()

日行三百六十五,今夕方除岁云暮。人生忧乐百年期,又见日除当此度。

养和适情宜及时,古今中寿七十稀。自非金石不可永,刀圭谁保长生期。

彭宣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