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三生石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忄登居第。禄山陷东都,忄登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忄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
“吾以绝世事,岂可复到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叹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之。泽曰:
“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
今既见,无可逃之。公当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
三日,往观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后十三年,自洛还吴,赴其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不知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一。
王元章《送僧归中竺》诗:
天香阁上风如水,千岁岩前云似苔。
明月不期穿树出,老夫曾此听猿来。
相逢五载无书寄,却忆三生有梦回。
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梅树几番开。
苏轼《赠下天竺惠净师》诗: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作三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来慰别情。
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说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解后逢君醉山县,殷勤访我到江城。

闲携箬笠无人识,狂杀痴儿问五行。

()

香摇穗碧。梅巧红酥滴。云涴宝钗蝉坠翼。娇小争禁酒力。
绣窗芳思迟迟。无端又敛双眉。贪把兰亭学字,一冬忘了弹棋。

()

镜悲鸾独舞,射感雉双飞。

早认色空是,晚知婚宦非。

()

吴姬织绫双凤花,越女制绮五色霞。

犀薰麝染脂粉气,落落不到山人家。

蜀山橦老鹄衔子,种我南国趁春雨。

浅金花细亚黄葵,绿玉苞肥压青李。

吐成秋茧不用缲,回看春箔真徒劳。

乌鏐笴滑脱茸核,竹弓弦紧弹云涛。

挼挲玉箸光夺雪,纺络冰丝细如发。

津津贫女得野蚕,轧轧寒机纬霜月。

布成奴视白氎毡,价重唾取青铜钱。

何须致我炉火上,便觉挟纩春风前。

衣无美恶暖则一,木棉裘敌天孙织。

饮散金山弄玉箫,风流未逊扬州客。

()

野棠开后忽飞来,又趁秋风海上回。

到国依栖应有梦,巢空月落旧楼台。

()

相从几杖。海日江云瞻气象。独殿词场。楚泽东篱并一芳。

平生低首。欣赏不辞倾斗酒。神理绵绵。索解何须待郑笺。

()

席上酒杯难减,鼎中药味频加。老人争得脸如霞。镜里衰容人怕。檐溜尽成冰柱,前村变却梅花。琼瑶破碎为行车。冻雀盈枝堪画。

()

江干相送罢,去去望仙舟。不耐云山杳,其如岛树秋。

龙颜欢谒帝,燕颔定封侯。他日收成绩,归来觅酒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