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酬孝峙

鹧鸪天 · 酬孝峙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
此人头发很短,鬍鬚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比那光头垂眉、闭目参禅的和尚还怪模怪样。而他好似终南山石缝中生长出来的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却等闲视之。 他时或轻拄手杖闲适地慢步远瞻,时或戏把渔网以临水捕鱼而消遣光阴。他为官很久了,要他再出任官职,他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推辞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没有消解池亭中暑气;而他新作的词曲竟一个个字都是冰凉的,一派冷气。

鹧鸪(zhègū)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发短:这里诗人剃短发,他有意与清廷明令留长发、结辫子的规定公然对抗。 怪于僧:清初年许多士人遁入佛门,不与统治者合作。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模样怪得连和尚都不如,作者通过对自己的这种描写发泄心中极度的愤怒。 寻常:即经常,或者平时。 终南:终南山,在今西安市南。 临罾(zēng):指水边网鱼。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折腰:指出任官职。这里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的典故。 熏风:即东南风。

《鹧鸪天·酬孝峙》是清代词人钱继章的作品。此词作者通过对自己形象的写照为中国词史留下的一幅爱国词人的肖像画。上阕通过描写外貌,突出了词人病态怪异形象,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特点;下阕以闲游、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表现了词人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品格,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全词形象鲜明,用典贴切,以简洁劲拔的白描手法,由表入里,由近致远,由风貌到气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描绘了一个富有立体感的,富有气节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二年田里内,民不识追胥。

官府绝无事,使君惟读书。

俭于住家日,臞似下车初。

太末方凋弊,公行不可徐。

()

赋似相如不遇知,喜闻乡版荐麟儿。容身安稳书盈箧,与客翱翔酒满卮。

夜月影摇杨柳径,秋风香散菊花篱。窦家千载传遗美,一树灵椿桂五枝。

()

东风习习吹庭树,知道春权移日驭。

青红独解露春心,凝冷无言避春去。

大有閒阶白日长,清词丽句祝春皇。

春皇不肯论功烈,惟有年年君道昌。

()

陶令歌五柳,环堵不备围。啸傲东皋上,闲看野云飞。

南亩春耕罢,戴月荷锄归。有酒万事足,不为世情悲。

晚来倚松竹,举酒对斜晖。

()

十载提携结客坛,淬锋清水未曾乾。阵前人见青蛇入,山上妖和黑象寒。

辽塞已闻停羽檄,函关犹道用泥丸。何如擎向司徒府,坐索千金信不难。

()

我爱松溪叟,贤声闻海东。耳从今岁顺,颜胜去年红。

好客酒多贮,陶情诗自工。遥知荣禄养,寿与大椿同。

()

不学经书不说禅,谁论芥子纳三千。忘形诗句追先觉,适意琴书慕昔贤。

白雪阳春吟雅调,高山流水奏鸣泉。平生受用元无尽,参透真空未是玄。

()

病夫将已矣,无可答君恩。衾枕同羁客,图书委外孙。

久来从吏道,常欲奉空门。疾走机先息,欹行力渐烦。

无医能却老,有变是游魂。鸟宿还依伴,蓬飘莫问根。

寓形齐指马,观境制心猿。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