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 · 序

夜航船 · 序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馀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
天下的学问,只有夜航船时最难应对。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洲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那么众人)就都会掩嘴偷笑。不知道十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文章词句和内容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馀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到二十岁尚且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后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到:“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夜航船:旧时江南地区用于装载客物而于夜间航行的船。这里指张岱编写的小型百科全书。该书提名为《夜航船》。 瀛洲十八学士:唐高祖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留意文治,在宫城西开文学馆,招揽贤才,被选中的十八位学士称为“登瀛州”。 云台二十八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 八越:浙江绍兴古称,绍兴八县,即山阴、会稽、萧山、诸暨、馀姚、上虞、嵊县、新昌。 性理:即《性理大全》,明初胡广等人奉命编撰,是一部宋人理学汇编。 纲鉴:明清人采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编写的历代编年史书。 两脚书厨:比喻读书记诵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八元:指伯奋、仲堪等古代传说中的八位才子。 八恺:苍舒、叔达等古代传说中的八位才子。 厨:即“八厨”,指度尚、张邈等能散财救人的八个人。 俊:即“八俊”,以李膺、荀昱等敢于反对宦官专权又有才能名望的八个人。 顾:指郭林宗、宗慈等能以自己德行影响他人的八个人。 及:即“八即“,指张俭等能引导人的八个人。 臧、穀:《庄子·骈拇》:“臧与穀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时人,孔子弟子。 古剑:张岱祖籍剑州,因此常自称为“古剑”。 陶庵:张岱,号陶庵。

张岱的《夜航船》一书,杂采经史子集各种资料,上至天文,下到地理,从礼乐文学、方术技艺、考古人物、三教九流到政治人事、典章沿革等无所不包,共计二十个大类,一百三十个子目,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的序文中,作者首先批判了当时那种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有关文理”的记取,最后辨证地阐明了编撰此书的目的。 序文开篇便点明了写作背景。“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的问题,必须逐一指出准确名姓。如果“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或者只错落一个人,便被人认为是最可耻的事情,会被人们传为笑柄。面对世人的这种学习风气,作者指出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即使将这些姓名烂熟,也无关于文理考据,无非是个“两脚书厨”罢了。紧接着作者进一步提出应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认真记取,学问的识记重在“学以致用”的观点。末段作者通过讲述一僧和一士夜航船中的故事,形象地表明有些关于文理方面的知识我们是需要记取的。 这篇序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便点明书旨。语言精辟,但又不乏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让人们在发出会心微笑的同时,深刻领悟到作者提出的做学问之真谛,使读者获益不浅。

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猜你喜欢

江山复重兮朋友失,长处幽篁兮隔离天日。鸟声无人兮我友来即,久矣不闻德人之言兮,为余发药。

嘉若人兮甚好修,兰薰而时发兮,水刚德而用柔。

有璞连城,方谟匠兮,忍其与斗筲议之。螫吾手而不砭兮,举百体而弃之。

为民父母兮,灼子之肤,何能忍。顾白日临辰兮,臣何爱不与俱来。

古之人偿责言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虹气贯斗牛兮,岂用俗人之町畦。

予爱兰而莫与予佩兮,曰斯其不情。帝关九牡兮,照下土孔明。

予将观东海兮,蛙说予以坎井。盍尝视吾宝兮,兹有重于岑鼎。

予欲金玉汝兮,汝既金玉。揭日月以适四方兮,殆而按剑以为戮。

雁以不鸣烹,木以材而斲。天下皆羿兮,矢来无乡,惟应以无名之朴。

()

古驿江头近钓矶,伤心春事故山违。杨朱正恐当年误,伯玉宁知四九非。

反命敢云恭父命,征衣今又负莱衣。庭槐旧绿称觞处,留得清阴待我归。

()

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夜来风吹落,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复愁明年还暂时。

()

春意复蹉蛇,园林日愁寂。枝边绿阴重,砌下红英积。

兹亭花最繁,飘零尤可惜。

()

日永三星正,风薰万宇凉。要知垂艾意,期与庶民康。

()

覆羔真得皂囊书,锦不元来胜石渠。

但宝银钩并铁画,何须玉带与金鱼。

()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

护索郊行秋夜秒,无心万籁自悲鸣。

月林散叶风前下,村舍孤镫夜半明。

暗里家山应在望,醉中砧杵不关情。

归来东榻鸳衾稳,应笑词人怨五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