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高宗书略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我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临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
陛下已登基称帝,从此百姓有了依靠,国家有了君主,已经足以挫败敌人的阴谋了。而且各地勤王和御营的军队一天天增多,兵势逐渐强盛。敌人正以为我们素来软弱,未必能够抵挡住他们,我们正好应该趁着他们懈怠麻痹的时候去攻击他们。 但是,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却不能遵奉陛下的旨意,他们不但不去致力于收复从前失去的疆土,迎接被金人掳去的徽、钦二帝还朝;反而簇拥着您一天天向南方退却,又命令临安、维扬、襄阳三地做好迎接您巡幸的准备,如此一来,苟且偷安的征兆可见,而宏伟远大的策略全无,恐怕不能维系中原父老百姓对朝廷的期望。即使全军将领在战场上全力抗敌,也无法使恢复大业得以成功。 从眼下的形势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请陛下回到汴京,收回巡幸临安、维扬、襄阳的诏命,趁着徽、钦二帝被掳去的时间不长,敌人的后方还未稳固的良机,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北渡黄河。这样一来您的神威所到之处,将帅们会同心同德,士卒们会鼓足勇气,收复中原便指日可待了。

岳飞这篇上书作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表现出强烈的抗敌决心和信心,以及对投降派的无比愤恨,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收复中原的共同要求,显示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思想。我们读到这段仅二百字的原文节略并非空洞的言辞,它首先指出当前“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兵势日盛和敌人骄怠的有利形势,继而指责黄潜善、汪伯彦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主张南迁的错误,基于此而提出车驾还京、罢南巡诏和亲帅六军恢复故疆的具体做法,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激动人心的力量。文章紧扣“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旨展开,时用对句来增强语势,在简洁的行文中始终奔涌着一股爱国主义激情,言词恳切,气势雄健。

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猜你喜欢

仙石庵中景,游人少得知。我来造访日,僧出笑迎时。

说偈蝉声幻,翻经鸟语奇。天花携满袖,未许问归期。

()

潇潇雨洒坠花频,衬地由来似褥茵。独有乾坤能造化,生成万物最多仁。

()

化工机杼未能休,织出东风锦一篝。双蝶舞春犹未竟,乱红飞下为缠头。

()

木难火齐当缠头,贴地金莲步欲羞。露湿银床人语静,蟾宫九夏是中秋。

()

帘卷春寒飐玉钩。闲吹柳絮午风柔。寻常睡起不梳头。

江国青衫游子梦,曲屏红豆女儿愁。伴人小燕入妆楼。

()

有美云间士,才名洛下传。逢时不得意,谪宦转悠然。

殊渥优文学,清阶谢纠缠。班行亦霄汉,官侣是神仙。

楼阁星辰丽,宫墙日月连。院桃红烂日,阙桧碧参天。

贾谊为王傅,阳城淑后贤。诸生攻诵法,六馆藉陶甄。

玉序金镛列,虚廊石鼓悬。雅音凄古调,奇字索遗镌。

刘向忧经术,杨雄困草玄。罗伤廷狱宅,座叹广文毡。

鲁璧藏书日,齐门鼓瑟年。青衿时涕泪,学士尽奔迁。

鹦鹉愁金络,麒麟耻玉鞭。客心千里雁,归兴五湖船。

上国同倾盖,长宵更接筵。彩云停翠管,白雪绕朱弦。

怅别燕台下,凄凉楚水边。海鸥终浩荡,天马自腾骞。

朋旧稀相见,江湖益可怜。因风问消息,尺素几时旋。

()

烟雨一蓑轻。饱饭鱼羹。纶竿不钓世閒名。学得元真新曲子,唱与鸥听。

题画是前清。画是前明。鲈乡一例醉兼醒。倘为煎茶来竹里,消受樵青。

()

东藩文藻还持宪,南楚衣冠旧典刑。彭蠡总涵秋水思,洞庭悬振太音听。

书翻秘府看鸾翥,诗满闽山识鹤经。二十馀年甘伏枕,杖藜今夕瞩台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