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上高宗书略

南京上高宗书略
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彼方谓我素弱,未必能敌,正宜乘其怠,而击之。 而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陛下之意,恢复故疆,迎还二圣;奉车驾日益南,又令临安、维扬、襄阳,准备巡幸。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恐不足以系中原之望。虽使将帅之臣,戮力于外,终亡成功。 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虏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岳飞这篇上书作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表现出强烈的抗敌决心和信心,以及对投降派的无比愤恨,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收复中原的共同要求,显示了这位民族英雄的爱国思想。我们读到这段仅二百字的原文节略并非空洞的言辞,它首先指出当前“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兵势日盛和敌人骄怠的有利形势,继而指责黄潜善、汪伯彦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主张南迁的错误,基于此而提出车驾还京、罢南巡诏和亲帅六军恢复故疆的具体做法,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激动人心的力量。文章紧扣“恢复故疆,迎还二圣”之旨展开,时用对句来增强语势,在简洁的行文中始终奔涌着一股爱国主义激情,言词恳切,气势雄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