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冷红飘起桃花片

临江仙 · 冷红飘起桃花片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高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杀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城何处,明月照黄昏。
()
浅红色的桃花,落英缤纷,此情此景引发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伤。主人公站在装饰华美的楼房里,待酒宴结束,宾客都走了,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下芳草绵延千里,就连贵族子弟也不免烦忧。转眼间已到黄昏时分,明月下,不知何处传来的幽幽笙咽,阑前伫立着的是无语人。

冷(cēng)红:淡红,这里指代桃花。 阑珊:残、将尽。 画楼:装饰华美的楼房。 萋(qī)萋:草木茂盛貌。 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凤笙(shēng):即笙。本指四寸长、十二簧的笙,因其像凤之身,故称为“凤笙”。 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作者被贬官后的千愁万绪。 南唐中主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十二月,冯延巳同父异母延鲁锐于功名,积极鼓噪发动伐闽战役。为此,冯延巳当面告诫其弟:“士以文行饰身,忠信事上,何以用行险以要禄(我们用文学德行来完善自己,忠诚守信对待上司、哪用得着剑走偏锋的获得利益)。”延鲁一意孤行,回答道:“兄自能如此,弟不能愔愔待循资宰相也。” 保大三年六月,冯延鲁伙同陈觉、魏岑等假传圣旨,擅自进攻福州。中主大怒。冯延鲁等却以兵已集结行不可止为由,增兵进讨。保大五年,冯延鲁溃败。冯延巳被罢去官职,开始了三年的贬谪生涯。在抚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临川,远离金陵,愁绪满怀。暮春时分,冯延巳写下《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以表达满腹忧愁。 起句“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昭示人们已到了暮春三月,春天即将过去,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败落已初露端倪。 “画楼帘幕卷轻寒”,象喻富丽堂皇的宫室已包孕着难以摆脱的令人寒心的隐患。酒馀人散后,由喧闹归于寂静,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绪,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紧承上阕,叙写远眺所见。夕阳下芳草绵绵,牵动着主人公的愁绪。 最后两句"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点明时间已由夕阳转到了黄昏,主人公在阑前凭望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溶溶月光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凭阑忧伤。整个境界是那么的静谧、孤凄、又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感伤。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写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词中的忧愁,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言情之作,突破了词人一己抒怀的迹象,开始触及人生的苦闷,咏叹世事的坎坷,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难,自己独自面对需要归属的人生哲理。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猜你喜欢

曲径通禅房,辟户得佳境。适从阛阓至,顿觉耳根静。

古木含萧森,寒梢发光景。墙围数竿竹,中藏大千境。

月从天上来,入林散清影。炉焚薰佛香,盌注浮雪茗。

客散群动息,兹焉发深省。

()

菘芥煮羹甘胜蜜,稻粱炊饭滑如珠。

上方香积宁过此?惭愧天公养病夫。

()

亭子何年没,荆榛老衲开。群公不日复,诸杰四时来。

景行秋乘月,吟诗夜步苔。会心香妙处,何必泥衔杯。

()

童子爱白云,闭置密室内。

不如放令出,去住得自在。

()

晓烟如练曳平津,一棹东风两岸春。岛鹭沙鸥休恋我,北堂归有白头亲。

()

野老林居入万松,曲肱高卧听长风。龙吟水底寒初起,虎啸山前气更雄。

天籁未收人境内,秋声又挟海涛东。客来剥啄惊幽梦,彷佛钧天曲未终。

()

鸡山燕市每依依,此日都抛入洛衣。

家近郁林公旧隐,门如彭泽令初归。

空怜旧社惟君密,却笑无车访我稀。

最爱沧浪池水好,几时同坐一方矶。

()

高标不畏雪霜侵,枉斸孤根出旧林。

但恐长安无地种,人家桃李自成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