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冷红飘起桃花片

临江仙 · 冷红飘起桃花片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高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风光愁杀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城何处,明月照黄昏。
()
浅红色的桃花,落英缤纷,此情此景引发了主人公青春易逝的感伤。主人公站在装饰华美的楼房里,待酒宴结束,宾客都走了,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下芳草绵延千里,就连贵族子弟也不免烦忧。转眼间已到黄昏时分,明月下,不知何处传来的幽幽笙咽,阑前伫立着的是无语人。

冷(cēng)红:淡红,这里指代桃花。 阑珊:残、将尽。 画楼:装饰华美的楼房。 萋(qī)萋:草木茂盛貌。 王孙: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 凤笙(shēng):即笙。本指四寸长、十二簧的笙,因其像凤之身,故称为“凤笙”。 阑干,最早指一种竹子木头或者其他东西编织的一种遮挡物。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南唐词人冯延巳所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写出了暮春三月的景象,表达对青春易逝的感伤,以及作者被贬官后的千愁万绪。 南唐中主保大二年(公元944年)十二月,冯延巳同父异母延鲁锐于功名,积极鼓噪发动伐闽战役。为此,冯延巳当面告诫其弟:“士以文行饰身,忠信事上,何以用行险以要禄(我们用文学德行来完善自己,忠诚守信对待上司、哪用得着剑走偏锋的获得利益)。”延鲁一意孤行,回答道:“兄自能如此,弟不能愔愔待循资宰相也。” 保大三年六月,冯延鲁伙同陈觉、魏岑等假传圣旨,擅自进攻福州。中主大怒。冯延鲁等却以兵已集结行不可止为由,增兵进讨。保大五年,冯延鲁溃败。冯延巳被罢去官职,开始了三年的贬谪生涯。在抚州,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临川,远离金陵,愁绪满怀。暮春时分,冯延巳写下《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以表达满腹忧愁。 起句“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昭示人们已到了暮春三月,春天即将过去,象喻着南唐小朝廷的败落已初露端倪。 “画楼帘幕卷轻寒”,象喻富丽堂皇的宫室已包孕着难以摆脱的令人寒心的隐患。酒馀人散后,由喧闹归于寂静,更增添了主人公孤寂的心绪,独自凭栏以解愁忧。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紧承上阕,叙写远眺所见。夕阳下芳草绵绵,牵动着主人公的愁绪。 最后两句"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点明时间已由夕阳转到了黄昏,主人公在阑前凭望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溶溶月光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凭阑忧伤。整个境界是那么的静谧、孤凄、又带着难以言说的忧愁和感伤。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写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词中的忧愁,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词中的忧愁“闲情”,常常很难确指是什么性质的忧愁,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是言情之作,突破了词人一己抒怀的迹象,开始触及人生的苦闷,咏叹世事的坎坷,不期然地揭示出人生路上多困难,自己独自面对需要归属的人生哲理。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

猜你喜欢

闲窗漏永,月冷霜花堕。悄悄下帘幕,残灯火。再三追往事,离魂乱、愁肠锁。无语沉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嚲。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悔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

午阴多处□□□。杨柳□□□。翠羽无情飞去,红蕖有意□□。
□□□□,□□□□,□□吾生。为报凌烟□□,□□□□□名。

()

饮福初回八陛南,凝旒裒对百神严。睍消尘入康衢润,神应光随北陆暹。

丹槛雉开中扇影,朱绳鹤下五门檐。群生鼓舞明禋毕,却忆花飞舞袖沾。

()

盖公秦末老黔首,饱谙汤火出涂炭。无扰一言教相君,小福三齐大福汉。

从来继乱道不同,纷纷变制徒倥偬。与时休息贵清净,愚者诧为黄老功。

安得麒麟图画日,尽遣曹参师盖公。

()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

微雨轻云已入梅,石榴萱草一时开。

碑偿宿诺淮僧去,卷录新诗蜀使回。

墨试小螺看斗砚,茶分细乳玩毫杯。

客来莫诮儿嬉事,九陌红尘更可哀!

()

恋恋江门愧尔曹,不离酒处见挥毫。等閒岁月抛铅椠,不卖声名到桔槔。

几个儿童供白发,一年灯火伴青袍。看花肯续春来约,莫待黄鹂辞碧稍。

()

秋山红叶重,烟树暮岩钟。水澹松玆郭,月生天柱峰。

人閒二南岳,江上六禅宗。怅望停车者,征途何所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