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 · 春光好

甘州遍 · 春光好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
天渐渐转暖,人们都出游踏青,所有人都看着如此地潇洒。白马在草地上奔驰,卖宝剑的正大声吆喝,坊前都装饰了新的绸缎。 万种花卉这时正是最娇艳的时候,花儿长的都没过了膝盖,在街头,有许多人摆起了酒宴,美人在宴会上歌唱甘州的地区音调,周围的音乐此起披伏,喝酒的人都醉了。这样的景象看的是天下如此的太平。

红樱:红色的冠带。泛指冠帽精美。 锦襜(chān):绵织的围腰。襜,这里指衣眼前面所用的遮布之类。《尔雅·释器》“襜”字下郭璞注:“今蔽膝也。”颜师古《急就篇》:“蔽膝者,于衣裳上着之以蔽前也。”《诗经·小雅·采绿》:“终朝采蓝,不盈一襜。” 长楸:泛指游乐之地。“长楸”或作“长秋”,屈原《九章·涉江》:“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朱熹集注:“长楸,所谓故国之乔木,使人顾望徘徊,不忍去也。”后来,汉代以“长楸”命为宫名。《后汉书·皇后纪》:“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又汉代长安有“长秋门”。故“长秋”泛指游览名胜地。曹植《名都篇》:“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花蔽膝:指游玩时花草掩膝,树花落于冠上如戴珠玉。衔:佩戴。 揭调:开腔。 《甘州》:唐教坊曲名。《唐书·礼乐志》:“天宝间乐曲,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之类。” 尧年舜日:指太平盛世。《初学记·帝王部》:“尧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厨中自生肉脯,其薄如翣形,摇鼓则生风,使食物寒而不臭。”又“瞽叟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字都君,家本冀州。其母早死,瞽叟更娶,生象傲,而父顽母嚣,感欲杀舜。舜能和谐,大杖则避,小杖则受,年二十始以孝闻,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耕于历山之阳,耕者让畔;渔于雷泽,渔者让渊;陶于河滨,陶者器不窳;尧于是乃命舜为司徒太尉,试以五典,举八凯八元,四恶除而天下咸服。遂纳于大麓,烈风雪雨弗迷,尧乃命舜代己摄政。” 乐圣:享乐于圣朝而永无忧患。

《甘州遍·春光好》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作品,为歌功颂德之词。上阕二十六字,下阕三十七字,写公子游春寻芳,极尽宴赏歌颂之能事。

毛文锡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猜你喜欢

倾盖溪头一再逢,六年相望寸心同。柴门蹋雨题名去,竹槛看云执手从。

前辈文章观酒德,后来岁月叹诗穷。鹿车又与佳儿隐,笑折梅花饯晓风。

()

甘滋南北共传誇,栽接还如老圃家。谁谓交梨非外奖,因君浇灌已萌芽。

()

我闻昔桃源,民风近无怀。兹山亦深窈,中有读书斋。

但绝车马迹,不惜云烟埋。旁围靡靡山,上荫高高槐。

聊以永今朝,得酒从无膎。

()

清婉浑非铁石姿,故家别调合传衣。华风不疗春痕瘦,可是工夫不造微。

()

几度清游溪上亭,更于何处觅仙灵。一庭花落黄金粟,千里山开绿玉屏。

人世可怜春又老,客乡相见眼偏青。草堂久望高车过,日日柴扉不敢扃。

()

遡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

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於叶,我愧满襟皆是尘。

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丛台歌舞无消息。金尊玉管空尘迹。空尘迹。连天草树,暮云凝碧。

()

七宝香台倚素秋,酒阑清切听箜篌。八千里外人如梦,月色经年不上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