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既讫遐眺乡关无任殷忧聊述所怀为杂言诗

与无行禅师同游鹫岭瞻奉既讫遐眺乡关无任殷忧聊述所怀为杂言诗
观化祇山顶,流睇古王城。万载池犹洁,千年苑尚清。
仿佛影坚路,摧残广胁𡺡。七宝仙台亡旧迹,四彩天花绝雨声。
声华日以远,自恨生何晚。既伤火宅眩中门,还嗟宝渚迷长坂。
步陟平郊望,心游七海上。扰扰三界溺邪津,浑浑万品亡真匠。
唯有能仁独圆悟,廓尘静浪开玄路。创逢肌命弃身城,更为求人崩意树。
持囊毕契戒珠净,被甲要心忍衣固。三祇不倦陵二车,一足忘劳超九数。
定潋江清沐久结,智剑霜凝斩新雾。无边大劫无不修,六时悯生遵六度。
度有流光功德收,金河示灭归常住。鹤林权唱演功周,圣徒往昔传馀响。
龙宫秘典海中探,石室真言山处仰。流教在兹辰,传芳代有人。
沙河雪岭迷朝径,巨海鸿崖乱夜津。入万死,求一生。
投针偶穴非同喻,束马悬车岂等程。不徇今身乐,无祈后代荣。
誓舍危躯追胜义,咸希毕契传灯情。劳歌勿复陈,延眺且周巡。
东睇女峦留二迹,西驰鹿苑去三轮。北睨舍城池尚在,南睎尊岭穴犹存。
五峰秀,百池分。粲粲鲜花明四曜,辉辉道树镜三春。
扬锡指山阿,携步上祇陀。既睹如来叠衣石,复观天授迸馀峨。
伫灵镇梵岳,凝思遍生河。金花逸掌仪前奉,芳盖陵虚殿后过。
旋绕经行砌,目想如神契。回斯少福涧生津,共会龙华舍尘翳。
()

义净

(635~713)唐代译经僧。河北涿县人,一说齐州(山东历城)人,俗姓张。字文明。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猜你喜欢

河阳桃李开无数。待成春归去。小园几月忽惊飞,恨主人难驻。

雏莺乳燕愁悲语。道留君不住。愿君随处作东风,与群花为主。

()

已览香山胜,还寻胜地眠。阴崖连户竹,疏磬出山烟。

月色缘阶上,泉声到枕边。夜来魂梦冷,身在白云巅。

()

骊珠不动小龙眠,井水无波玉镜鲜。携手与郎同一照,忽惊花发并头莲。

()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

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

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

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

肺肝供物态,须鬓管年华。

眼阅世更变,口谈时过差。

眉因公道蹙,手为贵人叉。

点检通身事,都无益自家。

()

风雨连朝欲满城,今宵喜见月华明。半轮影动登高兴,万里光馀落帽情。

两地茱萸分客思,几家砧杵乱秋声。酒酣莫更归来缓,怕遣楼头百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