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桑干

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我旅居并州已经十年风霜,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 不知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水,回头望去反觉并州是故乡!

桑干(gān):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乾涸,故名。 舍(shè):用作动词,居住。 并(bīng)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并州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此处指今太原西南晋阳城。 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 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是刘皂的故乡。 无端:原意为没有起点或没有终点,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王逸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 更渡:即再渡。 却望:回头远看。唐·杜甫《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诗:「暂游阻词伯,却望怀青关。」

《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一说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刘皂

刘皂: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贞元间(785—805)在世,身世无可考。《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猜你喜欢

问我当何之,曹亭苍木外。江湖水方涨,旷阔吾所爱。

微风撼晚色,爽气回秋籁。杨柳隐官堤,芙蕖接公廨。

白云依山起,点缀若图绘。何须招客游,清兴自无辈。

落日更凭栏,下看飞鸟背。

()

十亩负江田,归耕已七年。稚松云堰地,雏女发垂肩。

贝叶翻将绽,荷衣著屡穿。贫乡何可恋,大抵为林泉。

()

九里松株不断青,松风上发下泉声。

耳边为爱闻天籁,故约游韁缓缓行。

()

蒲阪首山青逶迤,黄帝鼎成龙胡垂。战且学仙事绝奇,茂陵刘郎始祝釐。

流传奕叶敦书诗,犹崇祀典敞云楣。妍娥无姅夕侍祠,金釭如虹掺手携。

望灵之来月出时,神光下属风帔帷。翩然而逝不可期,劳心悄兮煎蚖脂。

阴精沙麓祚始衰,效祥安得斋房芝。后代蛤彩莹琼肌,不照绿绨方底儿。

此镫行第人见之,细数瑶琴弹冰丝。铭字俨如沙画锥,内者啬夫椽丞令。

年是竟宁嗟已竟,制器尚象古示儆。随阳有序亦天性,铜花涵碧秋水净。

雅胜羊头与凤柄,夜凉可亲宜放郑。千年瓠史寄间评,君家自发短檠咏。

()

兰亭拓本得遗法,字体变化人莫窥。梭飞壁间势屈矫,剑出狱底光陆离。

可怜阙齧侵点画,铁网买断珊瑚枝。

()

郊外淩兢西复东,雪晴驴背兴无穷。句搜明月梨花内,趣入春风柳絮中。

()

患难馀生二十年,一身孤苦百忧缠。文章昔谓古可到,踪迹今为人所怜。

憔悴形容勋业镜,归依空寂祖师禅。不孤虽有山公在,恐逐龙舒下九泉。

()

绣斧煌煌拥使舠,才名奕奕在中朝。甘泉词客河东赋,蓬岛仙人海上樵。

风振紫山迎驿骑,云开金斗见秋雕。澄清事业须公等,桂树淮南未易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