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吏二千石以下钱、帛,各有差。大赦天下。
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丙午,立皇后王氏。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訾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书》不云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又曰:“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
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秋八月,上郡属国降胡万余人亡入匈奴。
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诏曰:“间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其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赐云阳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立弟竟为清河王。
三月,立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B054池田假与贫民。诏曰:“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厥命。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E56C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秦,毋有所讳。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列侯钱各二十万,五大夫十万。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冬,诏曰:“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经书,厥功茂焉。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朝朔、望。”
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谮望之,令自杀。
三年春,令诸侯相位在郡守下。
珠厓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乃罢珠厓。
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诏曰:“乃者火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栗恐惧。不烛变异,咎在朕躬。群司又未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凶厄,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闵焉。其赦天下。”
夏,旱。立长沙炀王弟宗为王。封故海昏侯贺子代宗为侯。
六月,诏曰:“盖闻安民之道,本由阴阳。间者阴阳错谬,风雨不时。朕之不德,庶几群公有敢言朕之过者,今则不然。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焉。惟C02C庶之饥寒,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卫于不居之宫,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其罢甘泉、建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各省费。条奏毋有所讳。有司勉之,毋犯四时之禁。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于是言事者众,或进擢召见,人人自以得上意。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赦汾阴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高年帛。行所过无出租赋。
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有星孛于参。诏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众僚久旷,未得其人。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变,咎流万民,朕甚惧之。乃者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夭不终命。《诗》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其令太官毋日杀,所具各减半。乘舆秣马,无乏正事而已。罢角抵、上林宫、馆希御幸者、齐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赐宗室子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省刑罚七十余事。除光禄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产之令。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贡禹卒。
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赦云阳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高年帛。行所过毋出租赋。
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宫。
三月,诏曰:“五帝、三王任贤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岂斯民异哉?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重以周、秦之弊,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由此观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厉精自新,各务农亩。无田者皆假之,贷种、食如贫民。赐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是月雨雪,陨霜伤麦稼,秋罢。
二年春二月,诏曰:“盖闻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轨服。今朕获承高祖之洪业,托位公侯之上,夙夜战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尝有忘焉。然而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有司又长残贼,失牧民之术。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亏。咎至于此,朕甚自耻。为民父母,若是之薄,谓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长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级。
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娄敕公卿,日望有效。至今有司执政,未得其中,施与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弥长,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乃壬戌,日有蚀之,天见大异,以戒朕躬,朕甚悼焉。其令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夏六月,诏曰:“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饥馑,亡以相救。朕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伤焉。其赦天下。”
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军冯奉世击之。
八月,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校并进。
三年春,西羌平,军罢。
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夏四月癸未,大司马车骑将军接薨。
冬十一月,诏曰:“乃者已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吏何不以时禁?各悉意对。”
冬,复盐铁官、博士弟子员。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徭役。
四年春二月,诏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加以边境不安,师旅在外,赋敛、转输,元元骚动,穷困亡聊,犯法抵罪。夫上失其道而绳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其赦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戊寅晦,日有蚀之。诏曰:“盖闻明王在上,忠贤布职,则群生和乐,方外蒙泽。今朕晻于王道,夙夜忧劳,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听不惑,是以政令多还,民心未得,邪说空进,事亡成功。此天下所著闻也。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奸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蚀之。《诗》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自今以来,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九月戊子,罢卫思后园及戾园。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宙在郡国者。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罢先后父母奉邑。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三月,上幸河东,祠后土。
秋,颍川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冬,上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
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至枳道。
冬,河间王元有罪,废迁房陵。罢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益三河大郡太守秩。户十二万为大郡。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淮阳王舅张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要斩,房弃市。
三年夏,令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秋,使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挢发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冬,斩其首,传诣京师,县蛮夷邸门。
四年春正月,以诛郅支单于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以其图书示后宫贵人。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间者阴阳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惟C02C庶之失业,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相、将、九卿,其帅意毋怠,使朕获观教化之流焉。”
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蓝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泾水,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浅微。传不云乎?‘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又曰:“方春,农桑兴,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故是月劳农劝民,无使后时。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壬申晦,日有蚀之。
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皇太子冠。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二月,御史大夫延寿卒。
三月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教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夏,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赐副校尉陈汤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
毁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庙。罢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寝园。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許皇後,宣帝微時生民間。年二歲,宣帝即位。八歲,立為太子。壯大,柔仁好儒。見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繩下,大臣楊恽、蓋寬饒等坐刺譏辭語為罪而誅,嘗侍燕從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歎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而王母張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陽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許氏,俱從微起,故終不背焉。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廟。尊皇太後曰太皇太後,皇後曰皇太後。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醜,孝宣皇帝葬杜陵。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吏二千石以下錢、帛,各有差。大赦天下。
三月,封皇太後兄侍中中郎将王舜為安平侯。丙午,立皇後王氏。以三輔、太常、郡國公田及苑可省者振業貧民,訾不滿千錢者賦貸種、食。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産弟子中常侍許嘉為平恩侯,奉戴侯後。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聖緒,獲奉宗宙,戰戰兢兢。間者地數動而未靜,懼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方田作時,朕憂蒸庶之失業,臨遣光祿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困乏、失職之民,延登賢俊,招顯側陋,因覽風俗之化。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内和親,庶幾虖無憂矣。《書》不雲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又曰:“關東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國被災害甚者毋出租賦。江、海、陂、湖、園、池屬少府者以假貧民,勿租賦。賜宗室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
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損膳,減樂府員,省苑馬,以振困乏。
秋八月,上郡屬國降胡萬餘人亡入匈奴。
九月,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饑,或人相食,轉旁郡錢、谷以相救。诏曰:“間者,陰陽不調,黎民饑寒,無以保治,惟德淺薄,不足以充入舊貫之居。其令諸宮、館希禦幸者勿繕治,太仆減谷食馬,水衡省肉食獸。”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賜雲陽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
立弟竟為清河王。
三月,立廣陵厲王太子霸為王。
诏罷黃門乘輿狗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飛外池、嚴B054池田假與貧民。诏曰:“蓋聞賢聖在位,陰陽和,風雨時,日月光,星辰靜,黎庶康甯,考終厥命。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災異并臻,連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隴西郡,毀落太上皇廟殿壁木飾,壞敗E56C道縣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壓殺人衆。山崩地裂,水泉湧出。天惟降災,震驚朕師。治有大虧,咎至于斯。夙夜兢兢,不通大變,深惟郁悼,未知其序。間者歲數不登,元元困乏,不勝饑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郡國被地動災甚者,無出租賦。赦天下。有可蠲除、減省以便萬姓者,條秦,毋有所諱。丞相、禦史、中二千石舉茂材異等、直言極谏之士,朕将親覽焉。”
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賜禦史大夫爵關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長,天下當為父後者爵一級,列侯錢各二十萬,五大夫十萬。
六月,關東饑,齊地人相食。
秋七月,诏曰:“歲比災害,民有菜色,慘怛于心。已诏吏虛倉廪,開府庫振救,賜寒者衣。今秋禾麥頗傷。一年中地再動。北海水溢,流殺人民。陰陽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憂之?其悉意陳朕過,靡有所諱。”
冬,诏曰:“國之将興,尊師而重傅。故前将軍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經書,厥功茂焉。其賜爵關内侯,食邑八百戶,朝朔、望。”
十二月,中書令弘恭、石顯等谮望之,令自殺。
三年春,令諸侯相位在郡守下。
珠厓郡山南縣反,博謀群臣。待诏賈捐之以為宜棄珠厓,救民饑馑。乃罷珠厓。
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鶴館災。”诏曰:“乃者火災降于孝武園館,朕戰栗恐懼。不燭變異,咎在朕躬。群司又未肯極言朕過,以至于斯,将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兇厄,無以相振,加以煩擾虖苛吏,拘牽乎微文,不得永終性命,朕甚闵焉。其赦天下。”
夏,旱。立長沙炀王弟宗為王。封故海昏侯賀子代宗為侯。
六月,诏曰:“蓋聞安民之道,本由陰陽。間者陰陽錯謬,風雨不時。朕之不德,庶幾群公有敢言朕之過者,今則不然。偷合苟從,未肯極言,朕甚闵焉。惟C02C庶之饑寒,遠離父母、妻子,勞于非業之作,衛于不居之宮,恐非所以佐陰陽之道也。其罷甘泉、建章宮衛,令就農。百官各省費。條奏毋有所諱。有司勉之,毋犯四時之禁。丞相、禦史舉天下明陰陽災異者各三人。”于是言事者衆,或進擢召見,人人自以得上意。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赦汾陰徒。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鳏、寡、高年帛。行所過無出租賦。
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為周承休侯,位次諸侯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有星孛于參。诏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衆僚久曠,未得其人。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陰陽為變,咎流萬民,朕甚懼之。乃者關東連遭災害。饑寒疾疫,夭不終命。《詩》不雲乎,‘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其令太官毋日殺,所具各減半。乘輿秣馬,無乏正事而已。罷角抵、上林宮、館希禦幸者、齊三服官、北假田官、鹽鐵官、常平倉。博士弟子毋置員,以廣學者。賜宗室子有屬籍者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獨二匹,吏民五十戶牛、酒。”省刑罰七十餘事。除光祿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産之令。令從官給事宮司馬中者,得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冬十二月丁未,禦史大夫貢禹卒。
衛司馬谷吉使匈奴,不還。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赦雲陽徒。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高年帛。行所過毋出租賦。
二月,诏丞相、禦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宮。
三月,诏曰:“五帝、三王任賢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豈斯民異哉?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重以周、秦之弊,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由此觀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厲精自新,各務農畝。無田者皆假之,貸種、食如貧民。賜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級,民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鳏、寡、孤、獨、高年帛。”是月雨雪,隕霜傷麥稼,秋罷。
二年春二月,诏曰:“蓋聞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軌服。今朕獲承高祖之洪業,托位公侯之上,夙夜戰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嘗有忘焉。然而陰陽未調,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并興。有司又長殘賊,失牧民之術。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咎至于此,朕甚自恥。為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鳏、寡、孤、獨、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又賜諸侯王、公主、列侯黃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長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級。
三月壬戌朔,日有蝕之。诏曰:“朕戰戰栗栗,夙夜思過失,不敢荒甯。惟陰陽不調,未燭其咎,婁敕公卿,日望有效。至今有司執政,未得其中,施與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彌長,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錯躬。是以氛邪歲增,侵犯太陽,正氣湛掩,日久奪光。乃壬戌,日有蝕之,天見大異,以戒朕躬,朕甚悼焉。其令内郡國舉茂材異等、賢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夏六月,诏曰:“間者連年不收,四方鹹困。元元之民,勞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饑馑,亡以相救。朕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傷焉。其赦天下。”
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軍馮奉世擊之。
八月,以太常任千秋為奮威将軍,别将五校并進。
三年春,西羌平,軍罷。
三月,立皇子康為濟陽王。
夏四月癸未,大司馬車騎将軍接薨。
冬十一月,诏曰:“乃者已醜地動,中冬雨水、大霧,盜賊并起。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冬,複鹽鐵官、博士弟子員。以用度不足,民多複除,無以給中外徭役。
四年春二月,诏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燭理百姓,婁遭兇咎。加以邊境不安,師旅在外,賦斂、轉輸,元元騷動,窮困亡聊,犯法抵罪。夫上失其道而繩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其赦天下,所貸貧民勿收責。”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園東阙災。
戊寅晦,日有蝕之。诏曰:“蓋聞明王在上,忠賢布職,則群生和樂,方外蒙澤。今朕晻于王道,夙夜憂勞,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聽不惑,是以政令多還,民心未得,邪說空進,事亡成功。此天下所著聞也。公卿大夫好惡不同,或緣奸作邪,侵削細民,元元安所歸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蝕之。《詩》不雲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自今以來,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輔朕之不逮。直言盡意,無有所諱。”
九月戊子,罷衛思後園及戾園。冬十月乙醜,罷祖宗宙在郡國者。諸陵分屬三輔。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诏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産,親戚别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東垂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詩》不雲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鹹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罷先後父母奉邑。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三月,上幸河東,祠後土。
秋,颍川水出,流殺人民。吏、從官縣被害者與告,士卒遣歸。
冬,上幸長楊射熊館,布車騎,大獵。
十二月乙酉,毀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廟園。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秋八月,有白蛾群飛蔽日,從東都門至枳道。
冬,河間王元有罪,廢遷房陵。罷孝文太後、孝昭太後寝園。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東,祠後土。益三河大郡太守秩。戶十二萬為大郡。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輿為信都王,閏月丁酉,太皇太後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齊、楚地震,大雨雪,樹折屋壞。
淮陽王舅張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窺道諸侯王以邪意,漏洩省中語,博要斬,房棄市。
三年夏,令三輔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秋,使護西域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挢發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單于。冬,斬其首,傳詣京師,縣蠻夷邸門。
四年春正月,以誅郅支單于告祠郊廟。赦天下。群臣上壽。置酒,以其圖書示後宮貴人。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懼不克任。間者陰陽不調,五行失序,百姓饑馑。惟C02C庶之失業,臨遣谏大夫博士賞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問耆老、鳏、寡、孤、獨、乏困、失職之人,舉茂材特立之士。相、将、九卿,其帥意毋怠,使朕獲觀教化之流焉。”
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藍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泾水,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诏曰:“蓋聞明王之治國也,明好惡而定去就,崇敬讓而民興行,故法設而民不犯,令施而民從。今朕獲保宗廟,兢兢業業,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淺微。傳不雲乎?‘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又曰:“方春,農桑興,百姓戮力自盡之時也,故是月勞農勸民,無使後時。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證案,興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時之作,亡終歲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夏六月庚申,複戾園。
壬申晦,日有蝕之。
秋七月庚子,複太上皇寝廟園、原廟,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園。
竟甯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韓邪單于來朝。诏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複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為竟甯,賜單于待诏掖庭王樯為阏氏。”
皇太子冠。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
二月,禦史大夫延壽卒。
三月癸未,複孝惠皇帝寝廟園、教文太後、孝昭太後寝園。
夏,封騎都尉甘延壽為列侯。賜副校尉陳湯爵關内侯、黃金百斤。
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宮。
毀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廟。罷孝文、孝昭太後、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寝園。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贊曰:臣外祖兄弟為元帝侍中,語臣曰: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聲,分節度,窮極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貢、薛、韋、匡叠為宰相。而上牽制文義,優遊不斷,孝宣之業衰焉。然寬弘盡下,出于恭儉,号令溫雅,有古之風烈。
汉书 · 纪 · 元帝纪。两汉。班固。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
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吏二千石以下钱、帛,各有差。大赦天下。
三月,封皇太后兄侍中中郎将王舜为安平侯。丙午,立皇后王氏。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訾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产弟子中常侍许嘉为平恩侯,奉戴侯后。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虖无忧矣。《书》不云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又曰:“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
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秋八月,上郡属国降胡万余人亡入匈奴。
九月,关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谷以相救。诏曰:“间者,阴阳不调,黎民饥寒,无以保治,惟德浅薄,不足以充入旧贯之居。其令诸宫、馆希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减谷食马,水衡省肉食兽。”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赐云阳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
立弟竟为清河王。
三月,立广陵厉王太子霸为王。
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B054池田假与贫民。诏曰:“盖闻贤圣在位,阴阳和,风雨时,日月光,星辰静,黎庶康宁,考终厥命。今朕恭承天地,托于公侯之上,明不能烛,德不能绥,灾异并臻,连年不息。乃二月戊午,地震于陇西郡,毁落太上皇庙殿壁木饰,坏败E56C道县城郭官寺及民室屋,压杀人众。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治有大亏,咎至于斯。夙夜兢兢,不通大变,深惟郁悼,未知其序。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郡国被地动灾甚者,无出租赋。赦天下。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秦,毋有所讳。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列侯钱各二十万,五大夫十万。
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秋七月,诏曰:“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今秋禾麦颇伤。一年中地再动。北海水溢,流杀人民。阴阳不和,其咎安在?公卿将何以忧之?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冬,诏曰:“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故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道以经书,厥功茂焉。其赐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朝朔、望。”
十二月,中书令弘恭、石显等谮望之,令自杀。
三年春,令诸侯相位在郡守下。
珠厓郡山南县反,博谋群臣。待诏贾捐之以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乃罢珠厓。
夏四月乙未晦,茂陵白鹤馆灾。”诏曰:“乃者火灾降于孝武园馆,朕战栗恐惧。不烛变异,咎在朕躬。群司又未肯极言朕过,以至于斯,将何以寤焉!百姓仍遭凶厄,无以相振,加以烦扰虖苛吏,拘牵乎微文,不得永终性命,朕甚闵焉。其赦天下。”
夏,旱。立长沙炀王弟宗为王。封故海昏侯贺子代宗为侯。
六月,诏曰:“盖闻安民之道,本由阴阳。间者阴阳错谬,风雨不时。朕之不德,庶几群公有敢言朕之过者,今则不然。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焉。惟C02C庶之饥寒,远离父母、妻子,劳于非业之作,卫于不居之宫,恐非所以佐阴阳之道也。其罢甘泉、建章宫卫,令就农。百官各省费。条奏毋有所讳。有司勉之,毋犯四时之禁。丞相、御史举天下明阴阳灾异者各三人。”于是言事者众,或进擢召见,人人自以得上意。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赦汾阴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高年帛。行所过无出租赋。
五年春正月,以周子南君为周承休侯,位次诸侯王。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有星孛于参。诏曰:“朕之不逮,序位不明,众僚久旷,未得其人。元元失望,上感皇天,阴阳为变,咎流万民,朕甚惧之。乃者关东连遭灾害。饥寒疾疫,夭不终命。《诗》不云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其令太官毋日杀,所具各减半。乘舆秣马,无乏正事而已。罢角抵、上林宫、馆希御幸者、齐三服官、北假田官、盐铁官、常平仓。博士弟子毋置员,以广学者。赐宗室子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省刑罚七十余事。除光禄大夫以下至郎中保父母同产之令。令从官给事宫司马中者,得为大父母、父母、兄弟通籍。
冬十二月丁未,御史大夫贡禹卒。
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
永光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赦云阳徒。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高年帛。行所过毋出租赋。
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宫。
三月,诏曰:“五帝、三王任贤使能,以登至平,而今不治者,岂斯民异哉?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重以周、秦之弊,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由此观之,元元何辜?其赦天下,令厉精自新,各务农亩。无田者皆假之,贷种、食如贫民。赐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是月雨雪,陨霜伤麦稼,秋罢。
二年春二月,诏曰:“盖闻唐、虞象刑而民不犯,殷周法行而奸轨服。今朕获承高祖之洪业,托位公侯之上,夙夜战栗,永惟百姓之急,未尝有忘焉。然而阴阳未调,三光晻昧。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有司又长残贼,失牧民之术。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亏。咎至于此,朕甚自耻。为民父母,若是之薄,谓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中二千石以下至中都官长吏各有差,吏六百石以上爵五大夫,勤事吏各二级。
三月壬戌朔,日有蚀之。诏曰:“朕战战栗栗,夙夜思过失,不敢荒宁。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娄敕公卿,日望有效。至今有司执政,未得其中,施与禁切,未合民心,暴猛之俗弥长,和睦之道日衰,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乃壬戌,日有蚀之,天见大异,以戒朕躬,朕甚悼焉。其令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夏六月,诏曰:“间者连年不收,四方咸困。元元之民,劳于耕耘,又亡成功,困于饥馑,亡以相救。朕为民父母,德不能覆,而有其刑,甚自伤焉。其赦天下。”
秋七月,西羌反,遣右将军冯奉世击之。
八月,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别将五校并进。
三年春,西羌平,军罢。
三月,立皇子康为济阳王。
夏四月癸未,大司马车骑将军接薨。
冬十一月,诏曰:“乃者已丑地动,中冬雨水、大雾,盗贼并起。吏何不以时禁?各悉意对。”
冬,复盐铁官、博士弟子员。以用度不足,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徭役。
四年春二月,诏曰:“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加以边境不安,师旅在外,赋敛、转输,元元骚动,穷困亡聊,犯法抵罪。夫上失其道而绳下以深刑,朕甚痛之。其赦天下,所贷贫民勿收责。”
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戊寅晦,日有蚀之。诏曰:“盖闻明王在上,忠贤布职,则群生和乐,方外蒙泽。今朕晻于王道,夙夜忧劳,不通其理,靡瞻不眩,靡听不惑,是以政令多还,民心未得,邪说空进,事亡成功。此天下所著闻也。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奸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乃六月晦,日有蚀之。《诗》不云乎?‘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自今以来,公卿大夫其勉思天戒,慎身修永,以辅朕之不逮。直言尽意,无有所讳。”
九月戊子,罢卫思后园及戾园。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宙在郡国者。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诗》不云乎?‘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为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罢先后父母奉邑。
五年春正月,行幸甘泉,效泰畤。
三月,上幸河东,祠后土。
秋,颍川水出,流杀人民。吏、从官县被害者与告,士卒遣归。
冬,上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
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
建昭元年春三月,上幸雍,祠五畤。
秋八月,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至枳道。
冬,河间王元有罪,废迁房陵。罢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益三河大郡太守秩。户十二万为大郡。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舆为信都王,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淮阳王舅张博、魏君太守京房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要斩,房弃市。
三年夏,令三辅都尉、大郡都尉秩皆二千石。
六月甲辰,丞相玄成薨。
秋,使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挢发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冬,斩其首,传诣京师,县蛮夷邸门。
四年春正月,以诛郅支单于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以其图书示后宫贵人。
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休烈,夙夜栗栗,惧不克任。间者阴阳不调,五行失序,百姓饥馑。惟C02C庶之失业,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相、将、九卿,其帅意毋怠,使朕获观教化之流焉。”
六月甲申,中山王竟薨。
蓝田地沙石雍霸水,安陵岸崩雍泾水,水逆流。
五年春三月,诏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浅微。传不云乎?‘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三老、孝弟、力田帛。”又曰:“方春,农桑兴,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故是月劳农劝民,无使后时。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
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壬申晦,日有蚀之。
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
皇太子冠。赐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二月,御史大夫延寿卒。
三月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教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夏,封骑都尉甘延寿为列侯。赐副校尉陈汤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五月壬辰,帝崩于未央宫。
毁太上皇、孝惠、孝景皇帝庙。罢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寝园。
秋七月丙戌,葬渭陵。
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