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 鲁仲连义不帝秦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闵王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日:「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主。」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固助之矣。」辛垣衍日:「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馀,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日:『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说,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人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管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日:「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
赵孝成王时,秦王派白起在长平前后击溃赵国四十万军队,于是,秦国的军队向东挺进,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安釐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和齐湣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这时,鲁仲连客游赵国,正赶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进见平原君说:「这件事怎么办?」平原君说:「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打到国内围困邯郸,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魏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儿?我替您去责问他并且让他回去。」平原君说:「我愿为您介绍,让他跟先生相见。」于是平原君见辛垣衍说:「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如今他就在这儿,我愿替您介绍,跟将军认识认识。」辛垣衍说:「我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志行高尚的人。我是魏王的臣子,奉命出使身负职责,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平原君说:「我已经把您在这儿的消息透露了。」辛垣衍只好应允了。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它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啊。」辛垣衍说:「先生怎么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要请魏国和燕国帮助它,齐、楚两国本来就帮助赵国了。」辛垣衍说:「燕国嘛,我相信会听从您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让魏国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魏国是因为没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才没帮助赵国。假如魏国看清秦国称帝的祸患后,就一定会帮助赵国。」 辛垣衍说:「秦国称帝后会有什么祸患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奉行仁义,率领天下诸侯而朝拜周天子。当时,周天子贫困又弱小,诸侯们没有谁去朝拜,唯有齐国去朝拜。过了一年多,周烈王逝世,齐王奔丧去迟了,新继位的周显王很生气,派人到齐国报丧说:『天子逝世,如同天崩地裂般的大事,新继位的天子也得离开宫殿居丧守孝,睡在草席上,东方属国之臣田婴齐居然敢迟到,当斩。』齐威王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呸!您母亲原先还是个婢女呢!』最终被天下传为笑柄。齐威王所以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去朝见,死了就破口大骂,实在是忍受不了新天子的苛求啊。那些作天子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奴仆吗?十个奴仆侍奉一个主人,难道是力气赶不上、才智比不上他吗?是害怕他啊。」鲁仲连说:「唉!魏王和秦王相比魏王像仆人吗?」辛垣衍说:「是。」鲁仲连说:「那么,我就让秦王烹煮魏王剁成肉酱?」辛垣衍很不高兴不服气地说:「哼哼,先生的话,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煮了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九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九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九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乾。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牖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乾的地步呢?齐湣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于副太牢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例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桌,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关闭上锁,不让齐湣王入境。齐湣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世,齐湣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面向南吊丧。』邹国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湣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终于拒绝齐湣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只看它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儿女和搬弄是非的姬妄,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道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鲁仲连:齐国的高士。姓鲁名连。一生不做官,好为人排难解纷。 不帝秦:不肯尊称秦王为帝。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邯郸(hándān):赵国首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魏安釐(xī)王:魏国国君,魏昭王子,信陵君无忌的异母兄,名圉(yǔ)。周郝王三十九年(西元前二七六年)至秦嬴政四年(西元前二四三年)在位。 晋鄙:魏国大将。晋鄙救赵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荡阴:当时赵、魏两国交界的地方,在今河南汤阴县。 客将军:别国人在魏国做将军称为客将军。 辛垣衍:人名,辛垣是复姓。 间人(jiàn):趁围困不紧时偷偷地进入。 因:经由;通过。 平原君:赵氏,名胜,赵武王子,赵孝成王叔,封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时任赵相。 赵王:赵孝成王,名丹。周郝王三十九年(西元前二六五年)至秦嬴政二年(西元前二四五年)在位。  「前与」三句:按周赧王二十七年(西元前二八八年),齐闵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后来苏代说服齐闵王废除帝号,闵王从之,秦国也随着取消帝号。已而,不久,过后。归帝,归还帝号。指秦取消帝号。以齐故,因为齐王不称帝的缘故。因苏代劝齐闵王先取消了帝号,秦昭王因之也跟着取消了帝号,所以说「以齐故」。 今齐闵王益弱:周赧王三十一年(西元前二八四年)燕将乐毅同楚、韩、魏、燕、赵五国伐齐,齐国大败,齐闵王也在这次战争中死去。到了秦围邯郸时,齐闵王已死了二十馀年。吴师道认为这句可解释为「今之齐,视闵王已益弱」。意思是说「今天的齐国比起闵王时已更加衰弱」。方今:现在。雄:称雄。 诚:真。这里作「假设」解。 秦昭王:秦王赢稷,周赧王三十一年(西元前三〇六年)至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西元前二五一年)在位。 百万之众折于外:这句指赵孝成王六年(西元前二六〇年),秦将白起大破赵军于长平(在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坑杀赵降卒四十馀万。事见《史记·赵世家》。 内:深入国内。 梁:魏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又称梁。 安在:在哪里。安,哪里,疑问代词。 归之:使之归,即叫他回去。 东国:指齐国。因齐在赵的东方,故称东国。 高士:道德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读书人。 泄:泄露。这里是「告诉」的意思。鲍彪注:「泄,言已白之。」之:指辛垣衍到赵国这件事。 曷为(hé):为何。曷,何,疑问代词。 「世以」句:大意是说世人中凡是认为鲍焦由于心地狭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对。鲁连说这句话,在于说明他自己不是为个人打算的。以,以为,认为。鲍焦,周时隐士,相传他不愿为诸侯帝王效忠,以采樵及拾橡实为生,后抱木饿死。无从容,指心地狭隘。从容,指胸襟宽大,有度量。 上首功:即崇尚战功。上,同「尚」,崇尚,注重。「上」前原选本无「而」字,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汇校本补。首功,斩首之功。当时以斩杀敌人首级的数目多少计算战功。秦国的制度,分爵位二十级,作战时斩得敌人的头颅越多爵位越高。 肆然:放肆地,无所忌惮地。 过:进一步。正:同「政」,指用政治力量控制。 有:含「只有」的意思。 赴:奔向。 若乃:至于。 恶(wū):怎么。 齐威王:田氏,名婴齐,一作因齐。桓公子。在位三十六年(西元前三五六年至西元前三二〇年),改革政治,国力渐强。 为仁义:行仁义。微:弱小。 居岁馀:过了一年多的时问。 周烈王:名喜,在位七年(西元前三七五年至西元前三六九年)。 崩:封建时代帝王死的专称。 赴:同「讣」。使人奔告丧事,即报丧。 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开。 天子:指继承烈王的新君显王(名扁)。 下席:古时孝子守孝时,要离开宫室,寝于苫(草名)席之上。 东藩:位于东方的藩国。指齐国。「藩」的本义是「篱笆」,引申为「屏蔽」的意思。古代封建诸侯,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称诸侯为藩国。齐国在东方,故称东藩。田婴齐:齐威王的姓名。 斫:砍,斩。 勃然:因生气而变脸色的样子。 叱嗟(chìjiē):怒斥声。而:汝,你。 婢:侍婢。这句是齐威王骂周王的话。 生:指周烈王活着的时候。 朝:朝拜。 死:指周烈王死了以后。 忍:忍受。 求:苛求。 固然:本来这样。 醢(hǎi):剁肉成酱。烹、醢都是古代的酷刑。 怏然(yàng):郁郁不欢的样子。 「亦太甚」二句:主语部分是「先生之言」,谓语部分是「亦太甚」。谓语前置表示强烈的感叹语气。 「昔者」句:鬼侯、鄂侯、文王都是纣王封的三公。鬼侯的封地在今河南临漳县境。鄂侯的封地在今山西中阳县境。文王就是周文王,他的封地在今陕西鄂县一带。 公:这里指诸侯。 子:指女儿。在上古时代,「子」本是男女的通称。 好:貌美。 入:进献;献纳。 恶(è):丑。 辨:通「辩」。疾:急。 脯(fǔ):乾肉。这里用作动词,作成肉乾。 喟然(kuì):叹气的样子。 牖里(yǒu):一作「羡里」,古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县北。 库:监牢。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句:梁和秦本来都是称王的平等国家,现在梁国为什么要自居卑下受人宰割呢?曷,何。人,指秦。 齐闵王将之鲁:齐闵王四十年,燕将乐毅合五国之兵破齐,闵王逃到卫国,因态度傲慢没有被接纳,于是离开卫国要到鲁国去。 夷维子:齐人,以邑为姓。夷维,地名,今山东潍县。子,男子的美称。 策:马鞭。 太牢:牛羊猪各一称太牢。十太牢,就是牛羊猪各十隻。这是款待诸侯的礼节。 安取礼:何取礼,即选用什么礼节。安,疑问代词,哪里。因夷维子要鲁人用天子的礼节来款待闵王,所以表示不满,提出质问。 巡狩(shòu):天子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辟舍:天子到诸侯国中巡狩时,诸侯要离开自己的正殿不居。辟,同「避」,回避,离开。原选本作「避」,今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战国策》排印本改。舍,指正房。 纳:交纳。 管键:钥匙。避舍、纳管键,是表示诸侯因天子在自己国中,自己在此期间不敢以一国之主自居。 衽(rèn):衣襟。抱:捧。几:矮或小的桌子。视膳:伺候别人吃饭。 而听退朝:当作「退而听朝」。 鲁人投其筲:鲁人闭关下锁,不接纳齐王入境。筲,同「钥」。投筲,下锁。 果:表示事情和预料或期望相合。常与「不」连用表示否定。纳:使入。 薛:古国名。任姓,祖先奚仲做夏代的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春秋后期薛国迁到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薛成为齐邑。 假:借。 涂:通,「途」。 邹:小国名。在今山东邹县。 孤:父亲死了,儿女叫孤。这里指邹国的新君。 吊:哀悼死者,慰问丧家。 倍殡柩: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就是移到南面。古代以坐北向南为正位。灵柩本来坐北朝南,因为天子下吊必须朝南,因此要把灵柩掉过头来,设一个向北的灵堂。倍,同「背」。殡,停丧。柩,已盛尸体的棺材。 伏剑而死:用剑自刎而死。这是委婉的说法,实际是表示坚决拒绝。伏,受。 事养:侍奉,供养。 饭含:把米放在死人口中叫饭,把玉放在死人口中叫含。 「生则」四句的意思是:邹、鲁国势已很微弱,国君生时,臣子们不能侍奉供养,国君死后,也不能行饭含之礼;然而当齐国叫他们向齐国行天子的礼节时,还是行不通。邹、鲁两国的臣子们还是有骨气的。 万乘之国:能出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是大国。 交:互相;彼此。 三晋:韩、魏、赵三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成的诸侯国,故称韩、赵、魏为三晋。这里主要指赵、魏而言,特别是指辛垣衍。 仆妾:指臣子。 无已:没有止境。 帝:用作动词,称帝。 且:将。变易:更换,撤换。予:给。 子女:这里偏指女。 谗妾:善于进谗言、毁贤嫉能的妾妇。 处:住。 晏然:平安地。 故宠:旧日的尊荣地位,指魏王对辛垣衍原有的宠幸。 适会:恰巧赶上。 公子无忌:即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嫠王的异母弟,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爱妾如姬盗出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杀了晋鄙,夺得晋鄙的军队,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酒:设置酒宴。 商贾(gǔ):商人的统称。古代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代卖者为贾。

本文选自《战国策·赵策》。本文所记的是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适逢秦国围赵之邯郸,鲁仲连坚持正义,力主抗秦,反对投降,并和秦国派到赵国的「亲秦派」辛垣衍展开一场激烈的论争。他引喻设比,层层铺垫,直陈要害,最终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无忌援军到,从而解了邯郸之围。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有力,反复剖析,层层深入,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猜你喜欢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尽性时。若圣与仁虽不敢,乐天知命又何疑。

恢恢志意方闲暇,绰绰情怀正坦夷。心逸日休难状处,尧夫非是爱吟诗。

()

圣朝用中典,前代所未侔。

一罚有失平,天子以为忧。

祥刑慎处纠,辍子蓬莱丘。

御前赐印纸,尽部东南州。

才豪勇自放,霜隼凌高秋天。

清风翩两旗,八月下吴舟。

勉哉树休问,考绩待其尤。

毋忘临觞赠,义重闺台游。

()

君不见侏儒长三尺,有钱可使粟可食。虎豹天关深九重,直犯龙颜请恩泽。

方朔昂昂饥欲死,每一见之长叹息。长叹息,将何如,东家之邱九尺躯,遍走天下无停车。

绝粮于陈逐于鲁,皇皇何用三千徒。呜呼皇皇何用三千徒,吾宁饱死作侏儒。

()

委地怜长弃,焚膏念旧勤。光无今昔异,人自短长分。

藜火非凡照,珠光更绝熏。分辉知不得,聊此继斜曛。

()

拟吊三闾赋,经行久未投。谗人应共愤,宗国仗谁忧。

鱼腹千年恨,江声万古愁。向令天可问,端不负灵脩。

()

一叶扁舟万念删,无风波处享清闲。钓竿虚插篷窗外,醉读「黄庭」倦看山。

()

郁郁眉多敛,默默口寡言。岂是愿如此,举目谁与欢。

去春尔西征,从事巴蜀间。今春我南谪,抱疾江海壖。

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

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

()

闭关听剥啄,有客款蓬蒿。谭垒万人敌,词源八月涛。

园蔬供菜甲,盘实饾桃毛。冷淡琴书味,由来属我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