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

()

译文

雪白馨香的梨花,在万千枝头开遍。细细的春雨里,飞来一双春燕。只有扇面上无语的金雀,古筝上默默的金蝉,与梁上双燕相见。他远征雁门一去无消息,春燕也不忍这孤寂难堪,才飞来,又飞还。

注释

⑴蕃女怨,词牌名,为温庭筠所创,《金奁集》入“南吕宫”,七句三十一字,四仄韵,两平韵。

⑵香雪:指春天白色的花朵,杏花或梨花均可。

⑶钿(diàn)蝉筝:镶嵌着金蝉的筝。钿,镶嵌,一作“细”。

⑷金雀扇:绘有金雀的扇子。

⑸画梁:彩绘的屋梁,此处指燕栖的地方。

⑹雁门:即雁门关,在今山西代县,古为戍守重地,这里泛指边塞。消息:指远征夫君的音信。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飞燕双双还巢,引发了思妇的离愁别恨。女子在杏花(香雪)开放的日子里,于细雨中看到旧时双燕又嬉戏于梁间,于是想到她远征在边塞的丈夫。

  “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写一个春天已经来临,浓郁的春意,自然反衬出思妇的寂寞。“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意在突出女主人公的青春美丽,加强怀念之情。思妇正当难耐寂寞,一会儿拨弄着镶嵌着金蝉的筝,一会儿把玩着画着金雀的扇子的时候,旧日的燕子双双飞回到画梁上的旧巢。思妇为此受到极大的触动,于是发出深深的慨叹:“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这对燕子去年还在梁上的时候女主人公就盼着丈夫回家,此时燕子去了又飞回,而征人一点消息都没有。如此,词中的杏花闹春与空闺寂守,燕燕双飞与人影独立,燕子还巢与人不归家等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思妇之怨也就是从这几重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在温词中,此首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三者之间就省略了许多话,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拉搭袈裟断带裙,持心不背释伽文。风涵秋水霜涵月,多少浮僧妒杀君。

()

身世支离似败衣,有戈难却鲁阳晖。不知此日公车召,又复何时野服归。

花信正愁风骀荡,麦苗还喜雨霏微。分携江上休回首,恐见樯乌作背飞。

()

长镵白木柄,茫茫走天涯。宁知屋角松,流膏藏龟蛇。

()

七尺乌藤手自操,鲤鱼风起月轮高。带将一个城南树,五贾冈头看翠涛。

()

庐陵新事一奇绝,老农七年不识雪。

史君领取六花来,一夜九天开玉阙。

万家铸作银楼台,千峰琢出琼崔嵬。

频岁魃儿祟檌桠,来秋云子如芋魁。

老夫与雪亦久别,膝六参侬永普说。

为渠拈此一辨香,今身胡姓前身黄。

只愁颖川归庙堂,不愁寰宇无丰穰。

东合官梅应解语,绿毛么凤仍能舞。

合词再拜寿史君,满为天花中玉醑。

()

閒堂测景十月杪,菊花恰竞春风妍。喧林雀扰紫霞簇,飐池鱼簸黄金钱。

月姿淡淡素娥迥,霜叶离离青女鲜。病翁幽思亦未浅,不见白衣人至前。

()

解组渊明久倦游,琵琶听唱旧江州。避人地辟烟三径,乐圣杯衔月一楼。

削木曾期公冶对,著书未许子虚侔。秋深南极星增烂,照遍归云阁几周。

()

前山欺我船兀兀,结约江妃行小谲。

乘我船摇忽远逃,见我船定还孤出。

老夫敢与山争强,受侮不可更禁当。

醉立船头看到夕,不知山於何许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