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田家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译文

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注释

田家:农民。

卉(huì):草的总称。

惊蛰(zhé):二十四节气之一。

耕种(gēng zhòng):泛指种田的事。

场圃(pǔ):春天用来种菜,秋天打场的地方。

景:日光。

晏(yàn):晚。

犊(dú):小牛。

劬(qú):过分劳苦。

膏(gāo)泽:谓贵如油的春雨。

禀(lǐn):储存谷物的屋舍。

宿储(sù chǔ):隔夜之粮。

徭役(yáo yì):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惭(cán):羞愧。

不耕(gēng)者:做官的人。

禄食(lù shí):俸禄。

闾(lǘ)里:乡里,泛指民间。

观田家 创作背景

  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看到春耕时节田家辛勤劳苦的场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黄陵庙前班竹丛,巴邱湖上水连空。生受鹧鸪啼夜雨,生成江兔拜秋风。

()

袁梅岩,名不详。

朱熹曾荐释志南至袁处。事见《诗人玉屑》卷二○。

()

一世北斗望,千秋南海滨。文章传绝圣,政事泽时人。

姓作儿童字,心将动植驯。佛灵能有祸,终不下臣身。

()

江户旧游非梦寐,眼前雨山尝同醉。人间陵谷事堪惊,无恙吾侪默相对。

此心历劫终不改,我与乾坤孰坚脆。但持常理待无常,苍狗白衣从变态。

春申流寓忽数载,文字相娱加笃爱。君今北行何所览,阙里岱宗思一拜。

寻碑扪石或有得,吊古哀时必增慨。知君平生重忠义,邪说安能容鼠辈。

莫嗟孔氏久无徒,回首沧桑老夫在。

()

烟冷瑶棂,神游贝阙。芙蓉城里花如雪。仙郎同蹑凤凰翎,千门万户皆明月。

地老天荒,山青海碧。满身风露飘环玦。高楼画角苦无情,一声吹散双飞蝶。

()

坐爱韶光二月天,几逢幽赏习池边。花明雨后垂清露,柳亸风前弄翠烟。

风雅总高金马客,疏狂应笑竹林贤。共欢斗酒襟期合,啜茗犹分石上泉。

()

人亡雨馆寂,车马偶来临。

湿衣添新泪,故物伤夙心。

凄凄庭下树,万叶起哀音。

此地尝对语,在昔岂知今。

()

弄水余英溪畔。绮罗香、日迟风慢。桃花春浸一篙深,画桥东、柳低烟远。
涨绿流红空满眼。倚兰桡、旧愁无限。莫把鸳鸯惊飞去,要歌时、少低檀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