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
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清代。王国维。 落落盘根真得地,涧畔双松,相背呈奇态。势欲拚飞终复坠,苍龙下饮东溪水。溪上平岗千叠翠,万树亭亭,争作拏云势。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
溪边两棵松树盘结在一起,它们互相背离呈现奇特之貌。看上去像要展翅飞翔,就像苍龙飞坠下来吸取溪水一样。
溪边平地上有无数绿树,它们亭亭玉立,像都在争取离云更近一些的态势。总以为遂了平生之愿,人间的大爱就是为它而喜欢。
①蝶恋花:词牌名,出自唐教坊曲,本采用于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
②落落:独立不群貌。盘根:谓树木根株盘曲纠结。得地:得到适宜生长之地。
③拚(fān )飞:飞行轻捷的样子。
④苍龙:比喻松。
⑤平冈:指山脊平坦处。千叠翠:无数层的翠绿。
⑥亭亭:高耸貌。
⑦拏(ná)云势:犹凌云之势。
⑧生意遂:谓生命力的要求得到满足。
⑨为渠媚:为它而做出美丽的姿态。渠:它。
此词于1908年二月所作。王国维自幼随祖父鉴赏书画,这首词是他在海宁家居时观画后兴发而作。
这首词曲像一幅山水画,构图很有层次:近景是姿态奇特的涧畔双松,它们像两条本来要飞上天去的龙,不知为什么折回头来探入涧底的溪水;远景是平冈上的群树,它们一片翠绿,把枝梢高高地伸向云端。“万树”欣欣赂荣,“双松”自得其乐,宁静的自然美在神不在貌,有点王维山水诗的意境。
首先是“双松”和“万树”的对比:双松的位置是“涧畔”,它们的姿态是坠,是“下饮”;万树的位置是“溪上平冈”,它们的姿态是“争作拏云势”。这种位置和姿态的对比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郁郁涧底松”和“离离山上苗”。“落落盘根真得地”套用了杜甫《古柏行》的诗句。
其次最后两句用人们的想法来对比前面大自然的规律,是王国维想要借此来表达自己的哲理思想。然而可能作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首词中“形”与“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结尾忽翻新意:“总为自家生意遂,人间爱道为渠媚。”这是进一步超脱,完全从“以物观物”的角度出发,指出树的姿态是为了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需要。
王国维要写出一种无我之境的自然山水风景,却不能达到那种“无我”的境界;他要表现老庄的超脱却总是堕入儒家的执著;王国维不想让这首词表达出托物寓意,但最后两句反而使读者展开意境的联想。也正是这些矛盾形成了这首词中很丰富的言外意蕴,足以让读者慢慢去咀嚼品味。
霏微烟雨送秋寒,倦爱幽窗一榻閒。学语娇莺惊午梦,移床煮茗看青山。
题岷州梅花馆壁。明代。王云凤。 霏微烟雨送秋寒,倦爱幽窗一榻閒。学语娇莺惊午梦,移床煮茗看青山。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春夜二首(后首一作秋怀)。唐代。刘驾。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几岁干戈阻路岐,忆山心切与心违。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
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
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人间灰管供红杏,
天上烟花应白榆。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
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退愧单寒终预此,
敢将恩岳怠斯须。
成名后呈同年。唐代。黄滔。 业诗攻赋荐乡书,二纪如鸿历九衢。待得至公搜草泽,如从平陆到蓬壶。虽惭锦鲤成穿额,忝获骊龙不寐珠。蒙楚数疑休下泣,师刘大喝已为卢。人间灰管供红杏,天上烟花应白榆。一字连镳巡甲族,千般唱罚赏皇都。名推颜柳题金塔,饮自燕秦索玉姝。退愧单寒终预此,敢将恩岳怠斯须。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阳兴砦。金朝。元好问。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百叶秋皋尽一飞,霜天孤尔伴鹑衣。锦缨未斗知谁绝,绛帻初笼听漏归。
同腐怜侬终草木,高颠学凤自仪威。少翁枉有弹尘物,半向南山额上巍。
鸡冠。明代。徐渭。 百叶秋皋尽一飞,霜天孤尔伴鹑衣。锦缨未斗知谁绝,绛帻初笼听漏归。同腐怜侬终草木,高颠学凤自仪威。少翁枉有弹尘物,半向南山额上巍。
削迹归何晚,排阍死不辞。卧苫黄阁日,疏草白云司。
戌远身仍锢,天高哭岂知。世人那免忌,吾道转堪疑。
寄沈比部谪戌神电诗四首 其四。明代。曾仕鉴。 削迹归何晚,排阍死不辞。卧苫黄阁日,疏草白云司。戌远身仍锢,天高哭岂知。世人那免忌,吾道转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