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揭秘监三十四韵

哭揭秘监三十四韵

试续儒林传,之人迹已陈。归魂钟阜夜,复魄董溪春。

忆昔初观国,乘时早致身。家声汉司马,冑教古成均。

学术诸生识,才华六馆亲。南宫燃烛夕,北省听銮晨。

秘阁诗书旧,容台礼乐新。讨论抽邃典,制作迈常伦。

信是闺中彦,端为席上珍。春官方载笔,东郭已埋轮。

雕鹗期高奋,骅骝且远巡。薇垣莲幕客,乌府绣衣人。

岂独司喉舌,犹应领缙绅。青冥来健翮,沧海起修鳞。

王气幽州歇,妖氛国步屯。依刘西适洛,恋阙北过秦。

贾傅俄悲鵩,宣尼竟泣麟。风尘辞组日,江汉负羁臣。

殷士皆登用,黄公独隐沦。《黍离》兴叹切,《麦秀》入歌频!

牢落征涂上,飘零甬水滨。时艰怜子孝,岁俭感妻仁。

我羡陶元亮,人誇贺季真。如何遽凋谢,况乃久邅迍。

已矣成长往,哀哉付劫尘。黔娄衾不足,原宪数方贫。

笔冢名空在,文场事已泯。行囊犹简牍,旅冢但荆榛。

听雨尝连榻,吟风更接茵。玉山涵远润,金井漱馀津。

白首论交地,黄泉诀别辰。分财悲鲍叔,投辖失陈遵。

北海谁求隐,东都罢对宾。向来知己泪,沾洒满衣巾。

()

戴良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猜你喜欢

乡近岁已阑,犹为候风客。落霙盖篷深,三日不知息。

浦树分城烟,水明远沙色。满筐红竹枝,渡人隔村夕。

久滞妻孥望,孤还友朋惜。音形两暌离,情生自难抑。

()

清血流天地,花躯老甲兵。野塘岩下士,一日遂知名。

()

轮浅虚笼树,兮斜乍避鸾。一痕光浅艳,万井气森寒。

耻作妆奁喻,聊为烟水看。江湖多钓侣,时与校鱼竿。

()

高台远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霭收。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醉酒晚移舟。

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戟愁。莫向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千秋。

()

乘月上高楼。一片清光浩莫收。帘卷好风知客意,飕飕。山自纵横水自流。
却绕古城头。尘事匆匆得少休。遥送征鸿千里外,明眸。消尽人间万种愁。

()

枕上吹齑醒宿酒,窗间秉烛拾残棋。

()

道君皇帝摹捣练,力为张护开生面。秋风远溯白帝城,奎章忽出宣和殿。

风流天子爱閒情,野杵村砧都不贱。完颜国主亦俊人,宅相流传习未变。

明昌御宝何皇皇,瘦金题字犹完善。吁嗟乎天水碧、太师青,均此捣练之声所酿成。

一絇之络四维倾,令我手披东绢不胜情。

()

黑云如幄罩江口,狂风怒卷潜蛟吼。垂垂天阔孤鸟断,腾腾浪掀万马蹂。

岸东岸西好山色,一时惨淡渺何有。人见青山江上蹲,不知江挟群山走。

江中之人狎于江,拽帆捩柁夸能手。只怕盘涡一道斜,溜若沸汤势更陡。

归船急渡岂得已,平生忠信殊不苟。建州小饼沦中泠,且呼山童展茶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