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

译文

徐邈醉得连酒的清浊能辨,刘伶以地为坐席以青天作帐幕,夏侯湛死后,潘安和谁合称连白璧。

没有什么办法不让新白发增添,不如归葬于家乡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没有人借给我购田买房隐居的钱。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②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三国时期魏国初建,官至尚书郎。中:醉昏。酒圣贤:言酒的清浊。

③刘伶:魏末晋初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人。著《酒德颂》一篇。

④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晋书·夏侯湛传》: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⑤买山钱:购买田房隐居的钱。

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将从黄州离任去汝州,不断与挚友出游黄州名胜,出入于酒店食家,对饮言欢,感旧抒怀作该词。

  上片,借赞扬古代贤明之士来表达对同情者的仰慕之情。“徐邈能中酒圣贤”,是隐喻徐得之的直言相谅,秉性修甚,颇有徐邈能识酒的清浊(世道清浊),醉而不问公事的洒脱气质。“刘伶席地幕青天”,是隐喻刘唐年隐居乡间,简从陋出的生活和贤明放达的性格,如同“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屋无室庐,幕天席地”的旷达胸怀。“潘郎白璧为谁连”,是隐喻诗人潘大临与挚友的友善。两者分离,苏轼发出“潘郎白璧为谁连”的哀叹。苏轼有意将古之徐、刘、潘三贤才与今之徐、刘、潘三贤才同姓偶合,为的是表达苏轼向慕贤明,追求旷达的处世观。

  下片,直抒欲回朝不成,真做隐士又无奈的仕宦观。“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点明苏轼目前的“无可奈何”的政治处境和“新白发”的衰老生命。苏轼离开黄州友善的人后感到寂寞孤独。即是死后,不如归葬于家乡的青山秀水边。这是苏轼视死如归的坦荡的生死观。“恨无人借买山钱”,进一步写自己欲回朝不得,欲隐居不能的无奈愁绪。一个“恨”字道出了这种只能退步、安居现状的随缘心态。

  全词,运用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再由三个现实人物而联想到苏轼自己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可谓借古喻今的绝妙构想。文字含蓄精练,蕴涵着丰厚的思想情感,是苏轼感旧词作中的佳作。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雨霁祗林步屧新,上方台殿郁嶙峋。诸天入暝原无相,双树凌空不受尘。

清磬忽传迷后旨,慧灯谁引幻中身。微官宿障如堪脱,长以斋心礼化人。

()

榕阴深处一堂开,日倚栏干望几回。旧雨不逢排闼至,先生今为看花来。

碧桃红杏飘书带,水色山光入酒杯。听得成连琴数曲,仙风引我到蓬莱。

()

梵刹金银布,人天下夕阳。菩提千界净,荷芰六时芳。

渺漫恒河筏,蹉跎劫海航。凭君畏垒下,一授卫生方。

()

邹枚固怀禄,鼌贾亦昧时。时哉无卷舒,安用贤杰为。

磷缁既云谢,温润宜有施。揽辔良自今,古训以相贻。

()

高人临水筑茅堂,入牖开风面面凉。芳草满庭交翠色,露荷当槛发幽香。

弹琴石濑含秋响,杖策藜灯耿夜光。我欲携筇远相访,暂从坟典话黄唐。

()

鵷班新谒紫宸回,鱼佩初迎幕府开。

百里故乡同昼锦,一年和气自春台。

甘棠政美无留颂,泮水功成有异才。

他日听传公不老,定知曾见武夷来。

()

忆昔衣冠侍帝庭,常陪鹓侣翥仙冥。张骞银汉通牛斗,方朔金门隐岁星。

鳷鹊吟诗宫月白,凤皇传诏御烟青。梦回髣髴钧天奏,肠断萧条海角亭。

()

春风吹绿满平芜,路入粱溪水驿纡。山色宛同乡国好,泉声还似旧时无。

愁听子夜啼乌鹊,怕说寅年足虎貙。欲问元戎驻兵地,沙边烟雨总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