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别宋之悌

江夏别宋之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译文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注释

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江夏别宋之悌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4年)。郁贤皓曾撰此诗《系年辨疑》,考证出宋之悌乃宋之问之弟、宋若思之父,并根据宋之悌生平事迹,认定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年左右。这首诗,可能就是宋之悌赴交趾贬所前,李白在江夏(即今武汉市武昌)与他分别而作。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下句写江猿的啸声。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此即所谓言在意外。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猜你喜欢

今朝云裾下星汉,明日冰轮十分满。

今朝海实荐蟠桃,明日潮头千丈高。

君才与月争澄爽,君气如潮同浩放。

如何不着廊庙中,不是考槃岩壑样。

十年立朝儿辈惊,前日欲去亲留行。

我虽流落未足恨,世间那有此友生。

跻堂奉觞祝耆耈,仙骨应须饮仙酒。

潮声不断月长圆,岁岁来为主人寿。

()

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云势崩腾时向背,
水声呜咽若东西。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
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

()

诸将争传檄,群凶尚阻兵。

天旋黄屋正,日转赤墀明。

丧乱多妖孽,经纶贵老成。

鲸鲵终必戮,草木已知生。

()

春到垂杨,嫩黄染就金丝软。丽晴新暖。涌翠千山远。
为甚年年,眉向东风展。闲消遣。欲归犹懒。渔笛天将晚。

()

游丝舞蝶共徘徊,野马空濛拂面来。风雨一时成晚霁,园林何处不花开。

江横罗带银鸥起,云想衣裳玉女裁。剩喜麻姑能送酒,只愁门外索空罍。

()

系艇黄云下,黄云几度歌。登高云压帽,度密雨沾蓑。

瀑涧宵鸣瑟,山花昼拥罗。野人携茗榼,路打铁桥过。

()

绿柳阴中狮子巷,白蘋亭畔骆驼桥。

()

四时配四德,元亨利与贞。

天德元最重,方春木主生。

夏火物畅茂,是为德之亨。

金利秋向实,水贞冬日成。

既贞又为元,循环未尝停。

天高而地下,阴降复阳升。

气理本同运,天人特异名。

性情即理气,其义明且精。

元亨利贞理,因时有足徵。

生长敛藏气,依理常偕行。

仁礼义知性,一初同圣氓。

恻隐至羞恶,辞让是非情。

天人二而一,如射中鹄正。

奈何天无心,人欲易缠萦。

无心自无妄,通复皆一诚。

吁嗟其有欲,天理随榛荆。

残忍仁斧斤,贪冒义蝗螟。

礼失之绵蕞,知止于絜瓶。

天人一而二,如水分渭泾。

大载古圣人,一念天是承。

仰观俯以察,天降地上腾。

夭桃华灼灼,好鸟鸣嘤嘤。

木德自此盛,我心惟和平。

恢炱行炽景,是月阴阳争。

天明一畅达,朱光布八纮。

动极必生静,慎哉柔道乘。

金行兆新凉,宇宙日清泠。

万宝就凝实,群葩委芳菁。

三阴行肃物,戒哉色与声。

冬至甲子夜,一叶开尧蓂。

凝阴虽已剥,初阳才有萌。

观天于闭塞,掩身身欲宁。

诸君子其来,我诗尔其聆。

子能悟此理,见义自珑玲。

子或昧此理,见义等聋盲。

善根有由蘖,端绪微微呈。

触物动恻怛,致爱先雏婴。

在天元之时,春意方勃兴。

声身贯律度,动作锵璜珩。

三千三百仪,皦皦朝阳升。

在天亨之时,夏气方敷荣。

利物合于义,秋揫味金腥。

贞固守以知,冬藏令玄冥。

一心一太极,彼此无损增。

至哉子朱子,讲道于考亭。

若明通公溥,万古破说铃。

仁元明可配,礼亨通可称。

义利公所在,知贞溥所能。

若东南西北,随方有依凭。

春元东甲乙,夏亨南丙丁。

北贞壬及癸,西利辛及庚。

若震离兑坎,随用无变更。

火则离玄黄,木则震主青。

秋则兑金说,冬则坎水盈。

四者诚昭昭,请细与君评。

真精妙凝合,我得气之英。

所学背斯理,南辕驰幽并。

当其泉达时,浩浩江河倾。

当其火然时,炎炎已煌荧。

萌蘖得所养,拱把可霄峥。

富贵真浮云,无为羡金籯。

荣华忽飘风,无为宠辱惊。

鸩妖用之媒,钱神事之兄。

四者苟能充,于利必无营。

厚酒促亡家,冶容擅倾城。

四者苟能充,于欲必先懲。

晓起敞吾门,参前倚舆衡。

晦息安其身,主敬常惺惺。

勿谓暗室暗,冏如对日星。

勿谓閒居閒,凛如警雷霆。

仁暴判舜桀,义利别轲{径彳换牛}。

存心不以敬,焦火寒凝冰。

事惟非与是,一閒谷为陵。

慎勿思鸿鹄,常期肖螟蛉。

复坐吾语汝,而学发新硎。

造道有标的,求己见准绳。

竭力事父母,夔夔谨鸡鸣。

同气曰兄弟,急难念脊鴒。

妇道顺为正,子职孝蒸蒸。

友义切以偲,诗歌木丁丁。

何莫非此德,拳拳服诸膺。

何愧百年身,何慊万物灵。

四者诚存存,心乎镂为铭。

然而仁与义,又对立门庭。

知者义所藏,礼者仁所形。

犹之四时运,阴阳为之经。

春夏阳日长,秋冬阴日凝。

又若仁义中,仁尤莫与京。

元犹五常仁,吾因作川程。

益信春犹仁,通贯如建瓴。

惟仁为器重,惟知亦不轻。

守之不以知,惟仁莫能胜。

须知守之固,尤在见之明。

若夫信犹土,是犹纲之宏。

圣门戒去信,重于食与兵。

四端斯无违,一心斯有恒。

天行以不息,异乎有欲枨。

日进以无疆,同乎一贯曾。

此为义理源,源洁流乃清。

精体兮实践,见汝颜之瞠。

()